在汽车上,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它利用了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司机看到的实物显得更小,视野更宽广,从而保障行车安全。而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则是一个凹镜,它利用凹镜能把放置在焦点上的光源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特性制成。轿车上的太阳膜可以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光线,使得车内光线较弱。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
nair water sinθ nair / nwater crit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 在地球上观察日出时,太阳发出的光线进入大 气层经过无数次折射才映入观察者的眼帘,观察者 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见太阳好像在如图1-40所示 的S′处的“太阳”乃是阳光经过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 虚像。实际上这时的太阳S还在地平线以下。

铝合金的突出特点是密度小、强度高。铝中加入Mn、Mg形成的Al-Mn、Al-Mg合金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良好的塑性和较高的强度,称为防锈铝合金,用于制造油箱、容器、管道、铆钉等。硬铝合金的强度较防锈铝合金高,但防蚀性能有所下降,这类合金有Al-Cu-Mg系和Al-Cu-Mg-Zn系。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
西南交通大学蒋小松团队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期刊上发表的论文“Synergistic enhancement in mechanical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Cu-11Al-5Mn-0.7Ti-1Ta alloy through aging treatment”中,详细研究了时效处理对Cu-11Al-5Mn-0.7Ti-1Ta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
《Acta Materialia》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对多晶NiTi合金的Lüders型变形提出了新解释。研究指出,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Lüders型变形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紧密相关,与低碳钢的位错相关的Lüders变形存在不同的冶金机制。然而,所有已有的解释在某些实验证据上存在矛盾。
该合金在-253~70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650℃以下的屈服强度居变形高温合金的首位,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抗辐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焊接性能良好。能够制造各种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在宇航、核能、石油工业及挤压模具中,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合金与化合物》期刊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通过半导体材料Bi1xDyxVO4和Bi0.5M0.5VO4的带隙工程实现光催化水裂解的创新成果。发表年份:2012年。《催化剂信使》期刊论文:内容:研究了可见光响应的Bi0.5Dy0.5VO4固溶体在光催化水裂解中的应用,揭示了这一新型光催化剂的潜力。发表年份:2009年。
董铁有的主要论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篇:微波干燥技术相关研究:与Kawakami, RA合作,于1999年探讨了微波干燥室的辐射功率密度分布,论文发表在《日本农业机械学会杂志》上。与Kawakami, RA合作,于2000年研究了《装载条件对微波干燥室反射特性的影响》,论文发表在《日本农业机械学会年会》上。
董铁有教授的主要获奖情况如下:国际奖项:2000年12月,论文“Rice Kernel Fissuring during Thick Layer Microwave Drying”在THE XIV MEMORIAL CIGR WORLD CONGRESS 2000会议上荣获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奖。
年12月,董铁有与木村俊范、Naohito SHIMIZU、Shigeru YOSHIZAKI共同撰写的论文“Rice Kernel Fissuring during Thick Layer Microwave Drying”在THE XIV MEMORIAL CIGR WORLD CONGRESS 2000会议上荣获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奖。
董铁有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论文涵盖了微波干燥技术、农业机械和食品工程。
正常情况下,我们想知道一个物质的内部结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把它拆开看一下,或者是打一个贯穿该物体的洞,取样本进行检测就清楚了。其实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也可以选择这个办法,但最大的难处就是地球太大,而且密度非常大,想要打穿地球成为了人类的“痴心妄想”。先别反驳,因为之前有国家证明了,在地球上打洞这个不明智的做法。
因此,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主要来自地球演化理论和地球物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表明,地球是由不同密度的层组成的洋葱结构,且越深处温度越高。火山活动和地震波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物质成分和分层情况的信息。例如,S波无法通过液态物质,这证实了液态外核的存在。
因此,根据地球形成和演化的 历史 ,我们就可以知道地球是一个有着不同密度组成、一层一层的洋葱结构。由于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是一颗大火球,因此我们也能够知道,越往地球的深处走,它内部的温度会更高。如果现在的地球没有完全冷却的话,那么,在地球的内部应该还保留着那个熔融状态的核心。
研究人员通过记录地震波数据,绘制出精确的地幔3D结构。地幔位于地壳和外核之间。在计算机模拟中,他们基于地震波速度揭晓了地下结构的存在,三维图像显示出比平均值更快的地震波位置轮廓。这张显示地下389公里处地震横波速度的相对变异,蓝色部分是高于波速平均值的地震波,红色部分是低于波速平均值的地震波。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论文 篇1 根据摘要的介绍,我们对于高速铁路测量的现今发展状况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随着现代道路铁路工程的发展,国内外,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的高速铁路的发展使铁道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组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CPO、CPI、CPII和CPIII,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CPO作为框架控制网,运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构建三维控制网,为全线(段)提供坐标起算基准。CPI是基础平面控制网,主要服务于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同样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
3、在测量工程中,CP0指的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它是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整个高速铁路系统的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精确的坐标基准。
4、CPI、CPII、CPIII是用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控制网。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功能,具体如下:CPI是基础平面控制网: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确保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有准确、可靠的坐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