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基化反应:苯+甲醛+氯化锌生成苄氯PhCH2Cl。如果不加入氯化锌,加入其它不含氯离子的Lewis酸,生成苯甲醇PhCH2OH。苯(Benzene)一种碳氢有机化合物,即最简单的芳烃,分子式是C6H6,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具有强还原性,尤其是在碱性溶液中,还原能力更强。
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甲醛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
苯+甲醛+HCl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苄氯,加镁粉得到苯基氯化镁(PhMgCl格氏试剂),再跟乙醛亲核进攻,水解得到1-苯基异丙醇。
苯和甲醛反应经过一系列步骤,首先通过氯甲基化反应,苯与甲醛和HCl结合生成苄氯。进一步处理,通过与镁粉反应,得到具有反应活性的苯基氯化镁(PhMgCl,通常称为格氏试剂)。这个格氏试剂随后与乙醛进行亲核进攻,最终经过水解反应,产物是1-苯基异丙醇。
苯甲醛。苯甲醛为苯的氢被醛基取代后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苯甲醛为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工业上最常为使用的芳香醛。在室温下其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苯甲醛为苦扁桃油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也可从杏,樱桃,月桂树叶,桃核中提取得到。
1、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具有强还原性,尤其是在碱性溶液中,还原能力更强。
2、加入‘氯化锌/盐酸’配制的卢卡斯试剂。苯甲醇与之反应生成卤代烷,在水溶液中沉淀。过滤除去后,将苯甲醛与水的分层液静止后用分液漏斗分液。
3、氢卤酸与大多数二级、三级醇按SN1机制进行反应:习题9-8请提出一个用HCl-ZnCl2与一级醇(SN2)、三级醇(SN1)的反应机制。
4、芳烃在HCHO、浓HCl和ZnCl2等作用下,在芳环上导入-CH2Cl基团的反应。著名的人名化学反应,Blanc氯甲基化反应(Blanc Reaction),反应机理类似于付克酰基化反应,即甲醛与氯化氢二氯化锌首先反应生成亲电物种,然后与芳香化合物发生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羟甲基化中间体,苄醇被进一步氯代得到氯甲基化产物。
氯甲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是C4H11ClOSi,分子量是1366804。氯化苄称为苄氯,可以通过苯与甲醛、氯化氢在无水氯化锌作用下反应制得,此反应称为氯甲基化反应,该过程也称为氯甲基化,全称为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Blanc氯甲基化),英文为chloromethylation。
氯甲烷结构式中文名称: 氯甲烷 英文名称: chlorom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 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ide CAS No.: 74-87-3 分子式: CH3Cl 分子量: 50.49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结构:2-氯-5-氯甲基噻唑和2-氯-5-氯甲基吡啶的化学结构式不同。性质:2-氯-5-氯甲基噻唑是一种淡黄色结晶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强的致敏性。2-氯-5-氯甲基吡啶是一种米色晶体,密度为324g/cm3,熔点为37-42°C(lit.),沸点为248oCat760mmHg。
无腐蚀性。高温时 (400℃以上)和强光下与水反应甲醇和盐酸,加热或遇火焰生成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