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学名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密度为165克/立方厘米;熔点801 ℃,沸点1442℃;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
化学式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熔点为801 ℃,沸点为1413 ℃,相对密度为165。有咸味,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
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密度为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味咸,PH值呈中性,易融于水和甘油,难融于乙醇。
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味咸,PH值呈中性,易融于水和甘油,难融于乙醇。
物理性质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
晶胞密度计算公式是ρ=NM/VNA。其中,ρ代表晶胞密度,N为一个晶胞中的原子个数(均摊法计算),M为该原子摩尔质量,V为晶胞体积,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晶胞密度计算公式是ρ=NM/VNA。ρ=NM/VNA(阿伏伽德罗常数)N为一个晶胞中的原子个数(均摊法计算)M为该原子摩尔质量,V为晶胞体积。以NaCl晶体为例。
对,质量为55g。1mol NaCl 晶体含有的晶胞数为:NA/4 每个晶胞的体积为a^3 cm^3 则根据:ρ=m/V 得到NaCl晶体的密度为:55/(a^3×NA/4) g/cm^3 其它的晶体的密度求算可以依此思路类推。
对,质量为55g。 1mol NaCl 晶体含有的晶胞数为:NA/4 每个晶胞的体积为a^3 cm^3 则根据:ρ=m/V 得到NaCl晶体的密度为:55/(a^3×NA/4) g/cm^3 其它的晶体的密度求算可以依此思路类推。
钠的密度约为0.97克/立方厘米;钾的密度约为0.86克/立方厘米,而锂的密度只有0.53克/立方厘米,比水要轻许多,大约是铝的1/5,是名副其实的轻金属之,把这三种金属扔在水里,它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沉入水底。
钠: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97克/厘米3。熔点981℃,沸点889℃。保存在煤油中。钾: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86克/厘米3。熔点625℃,沸点760℃。保存在煤油中。铷:银白色蜡状金属。密度532克/厘米3。
碱金属的密度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熔沸点降低,密度增大。元素金属性强的的单质还原性强,阳离子氧化性弱,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则相反。
如图9乙所示。 (4)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___g。(5)计算液体的密度为ρ液= ___g/cm3=___kg/m3。
⑵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
C 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氯化钠,所以 ,解得N A =55/2a 3 ρ,答案选C。
分析:瓶的容积是2立方分米就是油的体积,(这是一个隐含条件,题目中说一满瓶油, 表示油的体积就是瓶的容积 );油的质量m油=m总-m瓶=46kg-0.5kg=0.96kg;再用 ρ=m/v 就可以求出油的密度。
0河池)小刚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精美的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
氯化钠(NaCl),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在海水中,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用途最多的是工业和餐饮;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液氨;不溶于浓盐酸。
氯化钠是晶体。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的周围都有6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的周围也有6个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就是按照这种排列方式向空间各个方向伸展,形成氯化钠晶体。
氯化钠是固体,其是白色晶体状。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易溶百于水、甘油,微溶于乙度醇(酒精)、液氨;不溶于浓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