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金刚菩提手串放置于手心,高密度的金刚手串,会有压手感,而不会像低密度的金刚,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两颗高密度的金刚籽进行轻轻撞击,发出的声音是很清脆的,而低密度的金刚,发出来的声音则很沉闷。
2、判断金刚的密度很简单,直接上手。在手掌中可以明显的掂到它的分量,我们可以通过在盘的时候听到它每一颗和下一颗的撞击,这个声音就能够区分出来。我现在的这条金刚它的声音是发闷的并不是那么清脆,所以这套金刚的密度非常一般。
3、密度也是选购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密度高的金刚菩提更加耐盘玩,不易开裂,且上色均匀。一个简单的沉水测试可以帮助初步判断金刚的密度:将金刚菩提放入水中,密度高的会迅速沉底,而密度低的则可能漂浮或下沉缓慢。需要注意的是,刚下树的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完全沉水,因此测试时应合理控制浸泡时间。

1、金刚石的密度有差异,普通金刚石晶体,最大的密度等于51554g/cm3;最小等于514479/cm3;平均密度等于51539/cm3。金刚石还具有非磁性、不良导电性、亲油疏水性和摩擦生电性等。唯Ⅱb型金刚石具良好的半导体性能。
2、而金刚石的密度约为5-53g/cm,其熔点为3550℃。石墨是粉末冶金和金属铸造成膜材料,而金刚石多用于地质钻头等。结构不同:石墨是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晶体。
3、金刚石的相对密度为47~50,无色透明者 相对密度为52,带色金刚石的密度较高,而灰色或黑色(含石墨)金刚石的密度较低。
4、金刚石的密度是51539g/cm3。,普通金刚石晶体,最大的密度等于51554g/cm3;最小等于514479/cm3;平均密度等于51539/cm3。金刚石(diamond),俗称“金刚钻”,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石墨的同素异形体,化学式为C,也是常见的钻石的原身。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
5、对金刚石的晶格常数进行计算,得到其理论密度为 515g/cm 3 ,不同产品的实际密度一般在 48 ~ 54 g/cm 3 之间。在生产中,一般是通过实验测定堆积密度。
6、导致比重小。密度:金刚石的密度为5到6克每立方厘米,而水晶石的密度为56到66克每立方厘米,由于金刚石的密度大于水晶石。化学成分:金刚石是由纯碳元素组成的,而水晶石则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和其他杂质,这些不同的化学成分使得金刚石的原石比重比水晶石的比重大。
ρx=515159cm3。根据晶格常数计算的密度ρx=515159cm3,而用浮游法测量时,其测量值p0=515279cm3,最大的密度等于51554gcm3。最小等于514479cm3。平均密度等于51539cm3。这里测的是普通、无色、质纯、结晶好的金刚石。但是,结构不一,杂质含量不同,其密度也各不相同。
先计算体积:v=m/ρ=2×10^-4/(5×10^3)=71×10^-8m^3 在计算原子数:已知碳原子克分子量为12 n=02*10^23*0.2/12=0033*10^22(个)在不考虑晶体结构的情况下碳原子的大小=v/n=71×10^-8/(0033*10^22)=6912×10^-30m^3 把原子看成正方体。
克拉(Ct)是宝石的重是单位,现定1克拉等于0.2克或200毫克。一克拉又分为100分,如50分钟即0.5克拉。旧宝石书中一克拉约203毫克,如果换算成现定克拉,则一克拉要乘0265,这里只是大致说,因为旧时各国或地区的克拉值不尽相同。
除了瓣数,重量也是判断品相的方法之一。密度大的东西重量也是偏重的,因此品相越好的金刚菩提越重,只要遇到水,就会立马直沉下去。这一点在购买时也是很容易尝试的,要是发现金刚菩提漂浮在水面上,或者慢慢悠悠沉下去就说明,这个金刚菩提的品相不太好。很看重品相的买家就不太建议购买。
颜色:好的金刚菩提果实颜色均匀,而且颜色鲜艳、明亮,没有明显的色差或过浅、过深的问题。 纹理:好的金刚菩提果实的纹理清晰,纹路鲜明、顺畅,有些金刚菩提果实的纹理甚至可以看出树木、花纹等特定形状。 果实大小:品相好的金刚菩提果实通常较大,但也要根据个人需要和预算来选购。
瓣数越多的越好:根据人们在手中把玩的金刚菩提的习惯来讲,一般17到18的比较好,它的直径大概在20毫米之间,因为7瓣到10瓣的金刚菩提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完美的感觉,而且在打牌的时候也可以非常的舒服,在中国的易化当中7瓣到10瓣的寓意也是非常好的,因此7瓣到10瓣的金刚菩提往往是非常价值高的。
辨别金刚菩提的品相可以看以下3点:色泽,品相越好的金刚菩提盘玩后色泽越红润明亮,相反则显得灰暗无光;皮质,品相好的金刚菩提成熟籽、非糠籽,品质差的金刚菩提皮质青涩;纹路,品相好的金刚菩提纹路饱满厚实,皮质差的金刚菩提纹路干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