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的次序小于乙基小于氯。多种不同的取代基,按照中文的命名原则,先说取代基次序小的,后说次序大的.甲基的次序小于乙基小于氯,先说甲基后说乙基在说氯。
2、两者对比甲基的体积大。原子半径:甲基中的碳原子比氨基中的氮原子半径大。原子半径越大,相应的基团体积就越大。电子云分布:甲基中碳原子的电子云分布较为分散,而氨基中氮原子的电子云分布相对集中。
3、第一个是因为从左往右是2号位是甲基,从右往左2号位是氯原子,这个时候氯原子是优于甲基获得更小的编号的。(原因: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
4、Cl与甲基比较,甲基小(以C与Cl比较)。但在IUPAC 命名中,按取代基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Br = Bromo,Cl = Chloro,则Br 在前。Cl与甲基(Methyl)比较,Cl在前。甲基(Methyl)与乙基(Ethyl)比较,乙基在前。
5、含氢量最高的烃是烷烃。在光照条件下,1体积A最多可与6体积氯气完全反应说明烷烃A的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2n+2=6,n=2 所以是乙烷。
乙醚,又称依打(音译自英语:Ether)、二乙醚或乙氧基乙烷,是一种醚类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H10O或(C2H5)2O,有时缩写为Et2O,是一种无色、高度挥发性、有甜味(飘逸气味)、极易燃的液体。
可燃性:乙醚是一种易燃液体,可以和空气形成可燃的蒸气混合物,遇到明火或高温时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溶解性:乙醚是一种极性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质,如脂肪、醇类、醛类、酸类等,但不溶于水。
分子式:C2H5OC2H5 性质:别名二乙醚。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挥发性液体。易燃。有芳香气味,熔点-113℃。沸点35C。相对密度0.7138。折射率3526。闪点(闭杯)-45℃。空气中爆炸极限85%~35%(体积)。
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俗名是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系统命名法。IUPAC有机物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
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
不饱和醛的命名除醛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以外,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许多天然醛都有俗名,例如,肉桂醛(cinnamaldehyde),茴香醛(anisaldehyde),视黄醛等(retinal)。
当有机化合物含有多个官能团时,要以最优先的官能团为主官能团,其他官能团作为取代基。这里这两个不能作比较。后者命名先列出羟基最后列出主官能团羧基。
二甲基环丙烷是碳碳以单键结合的环烷烃,可以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丙烯和盐酸就是氯化氢对丙烯不饱和键的加成。
BrCH2CH2CH2Br.Br2在环丙烷的一个C上发生亲电加成, 环发生开环, 随后与另一个Br-反应, 得上述产物。
生成氯、甲基丙烷。甲基环丙烷与氯化氢=1-氯-2-甲基丙烷,甲基环丙烷与盐酸反应时,是质子攻击3号位的碳而开环,断开的是1号C和三号C之间的键。
C3H8+Cl2→C3H7Cl+HCl(条件:光照)光照取代产物很多,一般只写一氯代物的即可。

同乙醇差不多,见光不分解。装在白色透明容器即可,不怕光。见光不分解。
完全可以,都是极性不太大的溶剂,可以互溶。 混合后,怎样也不怎样。
二氯乙烷和甲醇共沸,共沸点55。共沸混合物中1,2-二氯乙烷占65 二氯乙烷和水共沸,共沸点79。
因HNOAgNO3见光、受热均易分解,所以必须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并存放在阴凉处 防挥发:1.油封: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易挥发无机液体,在液面上滴10~20滴矿物油,可以防止挥发(不可用植物油)。
不易分解。噻唑膦是一种稳定性好的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不易分解的。噻唑膦还可以在UV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形成卤代烃、甲醇、乙醇和乙醛等有机化合物。
甲醇-罗单宁溶液见光会分解。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光照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甲醇-罗丹明B溶液失色和分解的因素。光照会导致罗丹明B分子发生光解和氧化反应,从而使得甲醇-罗丹明B溶液的颜色变浅或者失去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