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二氯甲醚的简介

二氯甲醚为无色液体,急性毒性为口服-大鼠 LD50:210 毫克/公斤; 吸入-小鼠 LC50: 0.025克/立方米/6小时。与空气混合可爆。久置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易燃,受热, 遇水分解有毒氯化氢气体。

二氯甲醚结构C2H4Cl2O。将甲酸甲酯滴加到五氯化磷和三氯氧磷的混合物中,加料温度保持10-20℃,然后在30℃搅拌反应1h,减压蒸馏,得1,1-二氯甲醚,产率77-84%。

健康危害:该品对眼、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浓度为470mg/m3时,1-2分钟接触即可引起致死性肺损害。未稀释该品可致兔皮肤坏死。

危险化学品按其火灾危险性分甲、乙、丙类,其中各类中常见有代表性的有...

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根据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中丁、戊类表示难燃物质和不燃物质。

三)丙类包括闪点在60℃或60℃以上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物质。

金属钠、氯化酸等。乙类液体:闪点≥28℃至60℃的液体,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松节油、氨气、铬酸钾、氧气、液氮、硫磺、铬酸钾等。丙类液体:闪点≥60℃的液体,如重油、柴油、润滑油、糠醛、天然橡胶、苯胺等。

甲类:闪点28℃的液体;乙类:28℃≤闪点60℃的液体、自燃物品;丙类:闪点≥60℃的液体、可燃固体;丁类:难燃烧物品,如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戊类:非燃烧物品,如钢材、水泥等。

爆炸极限的限度表

1、最小爆炸限度 (LFL/LEL) %空气体积百分比3 - 3 最大爆炸限度 (UFL/UEL) %空气体积百分比19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性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可用专门仪器测定出来,或用经验公式估算。

2、可燃物质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74%。

3、酒精的爆炸下限(LEL):5%;酒精的爆炸上限(UEL):10%。只有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个浓度之间才可能引爆。

4、【答案】:B 表1-3-2部分可燃气体在空气和氧气中爆炸极限, 甲烷在空气中爆炸下限是5%,上限是15%。

5、爆炸下限公式:(体积)爆炸上限公式:(体积)式中 L下――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下限;L上――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上限;n――1mol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