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分散片说明书

伊曲康唑分散片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糠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伊曲康唑分散片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使用方法及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首先,餐后立即给药,并可加水分散均匀后口服,亦或含于口中吮服或直接吞服。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需每日口服200mg,连续治疗1天或3天,具体取决于病情。对于花斑癣,每次剂量为200mg,每日1次,疗程需7天。

伊曲康唑分散片是抗真菌药,主要有效成分是伊曲康唑,是广谱的抗真菌药,能够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的效应。伊曲康唑它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念珠菌以及曲霉菌都有抗菌活性。

2,4-二氯-5-甲基嘧啶基本信息

-二氯-5-甲基嘧啶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其在中文中的名称是2,4-二氯-5-甲基嘧啶,英文名称则是2,4-Dichloro-5-methylpyrimidine。这个化合物有一个独特的CAS号,即1780-31-0,用于全球范围内对它的唯一标识。

其中,中文名包括(±)2,4-二氯-Α-(嘧啶-5-基)二苯甲基醇、乐必耕以及异嘧菌醇和氯苯嘧啶醇;在英文中,它被称作Fenarimol。其化学结构特征显著,分子式为C17H12Cl2N2O,代表了它的原子组成。这个化合物的分子量为33196克/摩尔。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乐必耕)。 化学名称:2,4-二氯-α-(嘧啶-5-基)二苯甲基醇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117~119℃,25℃时蒸气压30-5Pa。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乙腈、苯、氯仿、甲醇。对酸、碱、高温稳定,见光易分解。 生物活性:嘧啶类脱甲基抑制剂。

嘧啶,一种碱性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其衍生物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等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嘧啶是1,3位含2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熔点25℃,沸点124℃,折射率4998,溶于水及乙醇。具有弱碱性,与氯化汞形成微溶性分子化合物。

体外研究表明,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伊曲康唑胶囊(美扶)与丙咪嗪、心得安、安定、西咪替丁、消炎痛、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 已报道当使用伊曲康唑胶囊(美扶)超过推荐剂量时,与环孢菌素A、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这些药物若与伊曲康唑胶囊(美扶)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化学名:(±)-顺-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氮唑基-1-甲基)-1,3-二氧环戊基-4-基]甲氧基]苯基]-1-哌嗪基]苯基]-2,4-二氢-2-(-1-甲基丙基)-3H-1,2,4-三氮唑-3-酮。 分子式:C35H38Cl2N8O4 分子量:7064 【性状】伊曲康唑分散片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2-氯-4-甲基-3-硝基吡啶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氯吡脲的合成:2-氯-4-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脲。 制备方法二: 2-氯-4-吡啶基异氰酸酯与苯胺反应制备氯吡脲。 制备方法三: 2-氯异烟酰氯与叠氮钠反应,生成2-氯异烟酰叠氮化合物,然后与苯胺在干燥器皿中反应,生成氯吡脲。

-氯-4-硝基吡啶,CAS号为23056-36-2,分子式C5H3ClN2O2,其外观为淡黄色结晶,具有刺激性并易燃。熔点在50-51℃,其闪点和沸点分别是50℃和26℃。这种化合物能溶于水、乙醇、苯、乙醚和热石油醚,密度稳定。它属于毒害品,主要用于药物制造和有机合成中。

2-(氯甲基)嘧啶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嘧啶合成方法多样,包括脲与丙二酸二乙酯在醇钠作用下的缩合、巴比妥酸与磷酰氯加热得到2,4,6-三氯嘧啶,三甲氧基嘧啶的生成、氯代嘧啶与氨或一级、二级胺反应生成氨基嘧啶等。

-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主要合成路线有三条:①对三氟甲基苯胺法。对三氟甲基苯胺在溶剂中直接氯化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该法简单方便,但是对三氟甲基苯胺价格较贵,生产成本比较高,国外主要采用该法生产。②对氯三氟甲苯法。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由于我国萤石储量丰富,因而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

从分子结构来看,2-氯-4,6-二甲氧基嘧啶的分子式为C6H7CIN2O2,这揭示了其分子由碳(C)、氢(H)、氯(Cl)、氮(N)、氧(O)等元素组成,有着复杂的化学结构。其相对分子量为1758克/摩尔,表明它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特性。

2-氯-4-甲氧基-5-溴嘧啶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1、溴虫腈的合成方法主要有:①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在光照下与溴反应,再与乙醇钠反应得到;②芳基吡咯腈在叔丁醇钾作用下,在四氢呋喃中与氯甲基乙基醚反应;③芳基吡咯腈在DMF、三氯氧磷、三乙胺存在下与二乙氧基甲烷反应得到。

2、NMe2等),氨解的速率将会降低,若嘧啶环上带吸电子取代基(如:CF3, NO2等),氨解的速率将会大大加快,在正烷基胺参与的氨解反应中,反应速率不受烷基链长度的影响,如烷基链上有支链,γ-支链不影响氨解速率,但α与β-支链会显著降低反应速率,溶剂对氨解速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3、氟氯吡啶酯的合成主要有两条路线,路线一以4-氯2-氟-溴苯为原料,经由羟基化、甲基化、硼酸化、Suzuki偶联等反应得到(见图13)。路线二以2-吡啶甲酸或2-氟-4-氯-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制备锌试剂等和关环来构建吡啶环得到氟氯吡啶酯(见图14)。

4、甲苯和溴在光照条件下得到苄基溴。乙酸乙酰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和苄基溴水解反应,水解结束后,消去二氧化碳,得到的化合物的羰基在二号位置上。得到的产物进行酮式分解,得到4-苯-2-丁酮。加入锌汞齐发生还原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上个氯在苄基那个位置。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成苯丁醇。

2氯4甲基嘧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