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不同 白烟是微小的固体颗粒形成的。白雾是某种气体溶于水气中形成的。状态不同 白烟是固体。白雾是液体。分散体不同 白雾是液滴为单位的分散体。白烟则是固体颗粒为单位的分散体。
水蒸气是纯净的水的气态,要注意不是液态,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液化而成的。
从烟囱里面冒出来的白气,就是白烟;在夏日清晨,江面上形成白雾,那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叫白气,其实就是雾。有时候烟和雾也难以区分。
有毒。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五氧化二磷是磷酸的酸酐。能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先形成偏磷酸、焦磷酸等,最终变成正磷酸。在空气中吸湿潮解。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出现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了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颗粒飘在空气中就是现象的白烟。
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色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磷(Phosphorus),是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
难溶于水和CS2,乙醚、氨等,略溶于无水乙醇,无毒无气味,燃烧时产生白烟(注:白烟为五氧化二磷),烟有毒。化学活动性比白磷差,不发光磷在常温下稳定,难与氧反应。以还原性为主,80℃以上着火。
白磷燃烧现象是产生绿色磷光和白烟。白磷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白磷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白磷的燃烧现象是产生绿色磷光和白烟。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的分类:黑鳞:黑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在磷的同素异形体中反应活性最弱,在空气中不会点燃。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会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也是剧烈燃烧,在空气中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白磷的燃烧现象是产生绿色磷光和白烟。白磷是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
因此,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中的磷酸气溶胶颗粒会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化学式一般写为P。鲜红色粉末,无毒,密度296g/cm3,熔点300,沸点725°,是黄磷于压力下稀有气体中加热8-10日而成。红磷是单质。红磷是磷的一种,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与氧气反应生成P205(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磷在氧气中燃烧、或者被点燃而生成。白色无定形粉末或六方晶体。易吸湿。360摄氏度升华。溶于水产生大量热并生成磷酸,对乙醇的反应和水相似。相对密度39。熔点569摄氏度。
白磷的燃烧现象是产生绿色磷光和白烟。白磷是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质软,冷时性脆,见光色变深。在湿空气中约40℃着火,在干燥空气中则稍高。
冬天遇冷呼出白气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液化成细小的小水珠,并漂浮于空气中,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见“冒烟”。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和水烧开后喷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由于呼出的气体温度较高,当它与冷空气接触时,水蒸气会直接凝结成微小水滴。 这些微小的水滴形成了可见的白色气团,给人一种“白烟”的错觉。
冬天呼气会出现“白烟”是液化现象,因为气温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变成了水滴从而形你成的白烟现象,夏天的时候空调的最低温度也抵不上冬天的温度,所以不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的现象:水烧开的时候会冒着白气。
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口中冒出“白烟”其实就是水蒸气凝结现象。人体的温度在摄氏36度左右,口腔内的温度高,而在寒冷的冬天,空气的温度很低。
准确的来说,呼出来的叫“白烟”是雾,就是小水滴。在冬天的时候,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再加上寒冷,口中呼出的气体中的水汽凝结成颗粒很少的水滴,看上去就象嘴里冒出“白烟”了。
而热汤冒出的“白烟”由于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会向上飘散。这种密度差异是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体积变化。总的来说,冬天说话时口中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凝结的直接结果,这一现象揭示了温度差异对气体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