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腺病毒载体感染目的细胞常见问题汇总

病毒的冻融:病毒可以冻融,但反复冻融会降低滴度。慢病毒感染细胞的操作:根据细胞种类计算所需病毒量,将病毒液加入培养体系后4小时左右,换入完全培养基正常培养。慢病毒感染的感染效率评估:通过qPCR检测靶细胞中的慢病毒载体拷贝数或利用带有标记基因的慢病毒载体,通过FACS检测阳性细胞比例。

通常,慢病毒包装的目的片段大小应在5k以内较为合适,超过此值可能降低滴度或超过载体容量无法包装。此外,某些基因可能在表达翻译后对包装细胞产生毒性,导致细胞状态异常。此时,可以考虑更换病毒包装系统,例如选择包装腺病毒。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慢病毒和腺病毒的差异并不大,两者在实验中都表现出相似的安全性水平。在感染细胞类型方面,两者都能感染分裂和不分裂的细胞,提供了广泛的应用范围。关于免疫原性,腺病毒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能导致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而慢病毒的免疫原性较低,对宿主的影响较小。

对于悬浮或半悬浮细胞,推荐平角离心转染法。对于极难感染的细胞,采用多次感染以提高感染效率。对于传代能力较差的原代细胞,考虑使用滴度更高的腺病毒进行感染。

慢病毒、腺病毒与腺相关病毒的区别和应用场景如下:慢病毒载体: 区别:改造自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组随机整合至宿主基因组,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于细胞系中,可感染分裂与非分裂细胞,免疫原性低。 应用场景:因其能稳定整合基因且感染范围广泛,适用于动物实验与基因操作。

腺病毒感染细胞主要通过纤毛蛋白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再借助整联蛋白完成内化。其中,Ad5与Ad5/F35血清型针对特定细胞类型有较强的靶向性。Ad5具有高效感染能力,且理化性质稳定。此外,腺病毒易于扩增,不整合到染色体中,无插入致突变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必须要知道的BEAS-2B细胞培养基本功!

BEAS-2B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为37℃的孵化器,5% CO2和95%的相对湿度,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细胞培养过程包括从液氮中取出细胞,通过离心和稀释后转移到培养瓶中培养至70%-80%的密度。

在培养Beas-2B细胞时,应采用贴壁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上呈现上皮细胞样,使用BEGM培养基作为培养条件,推荐初始密度为1500-3000细胞/CM2。传代比例为1:4,传代前细胞密度应控制在60%-80%之间,传代方式采用胰酶消化,换液频率为2~3天一次。冻存时,使用BEGM+10%DMSO+1% PVP的冻存液配方。

BEAS-2B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系,源于一个非癌个体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通过腺病毒12-SV40病毒的杂交感染并实现永生化。它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于三维细胞培养、高通量筛选和毒理学研究,作为理想的转染宿主,其特性鲜明。

结果: NNK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① 实验组BEAS-2BNNK第5代细胞血清抗性显著增强。② 第15代BEAS-2BNNK细胞具有锚着独立性生长特性(软琼脂克隆形成)。③ 第25代BEAS-2BNNK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病理为鳞形细胞癌(I-II级)。

不利于融合细胞的染色体稳定。细胞稳定培养10代以上,就可以使用高糖DMEM进行培养。MEM培养基是哺乳动物细胞的理想培养基,通常用于贴壁细胞的培养,通过对配方进行修正,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细胞的培养,如无钙MEM培养基可以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含有Hank’s盐的MEM培养基可以用于二倍体细胞的培养。

HIV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什么

1、HIV病毒侵入人体之后,攻击的靶细胞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当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被攻击的CD4+T淋巴细胞可以迅速下降,使免疫功能丧失。

2、HIV病毒感染之后,对人体的靶细胞主要是攻击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当中最重要的细胞,CD4+T淋巴细胞受到攻击之后,可以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于达到免疫功能丧失,CD4+T淋巴细胞健康人应该是600个/mm^3以上。

3、艾滋病主要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里的一种。艾滋病感染后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而不是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

病毒TCID50测定(组织半数感染量)

半数感染量(ID50)概念定义为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通过测定病毒感染力,可以更准确评估病毒的感染能力,TCID50(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是评估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感染力的一种方法。

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利用细胞培养系统,观察病毒引发的细胞病变效应。蚀斑形成单位:测量病毒在细胞中形成可见病变的能力。操作与材料准备测定TCID50需要特定的材料,如长满单层细胞的培养瓶,胰酶、吸管,以及96孔细胞培养板等。病毒液,如PRV,是实验的核心组成部分。

测定病毒感染力的方法包括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以及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蚀斑形成单位(PFU)同样用于检测病毒的感染力。TCID50的测定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将病毒液连续10倍稀释;将稀释的病毒接种至细胞培养物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计算TCID50值。

TCID50是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又称50%组织细胞感染量。以下是关于TCID50的详细解释:定义:TCID50(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是指在培养板孔或试管内引起半数细胞病变或死亡(cytopathic effect, CPE)所需的病毒量。这个指标用于表征病毒的滴度,即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感染力。

慢病毒转染细胞,如何测moi值

1、在预实验阶段,首先设定MOI梯度,可以是0,20,40,60,80,100的梯度设置,或根据实际实验需求调整。接下来,按照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分组,包括Control组(不感染病毒,监控细胞生长情况)、M组(常规培养组,观察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效果)和B组(添加病毒试剂,观察是否提升感染效果)。

2、了解MOI值对慢病毒感染至关重要。MOI即感染复数,指的是病毒量与细胞数量的比例。此值在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病毒的感染效率与细胞对病毒的敏感度密切相关,敏感性高的细胞较易被病毒感染,而敏感性低的细胞则较难感染。同时,不同的慢病毒载体具有不同的荧光强度,这也影响了其感染效率。

3、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多样,如荧光计数、抗性克隆等,但有误差。本公司采用RT-qPCR法保证准确性。抗生素筛选如puromycin,需确定最小致死浓度。慢病毒感染时,接种细胞量应根据细胞增殖速度调整,确保感染后细胞生长良好。如果细胞形态变化或死亡,可能是污染、MOI过高或病毒感染问题,需逐一排查。

4、首先,需要理解MOI的概念,它是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的比例。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以确定MOI值,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以48孔板摸索MOI为例,进行如下步骤: **细胞准备**:以293T细胞为例,将生长良好的细胞消化计数后取1×10^5个细胞进行细胞铺板,放入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5、Q11:如何提高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效率?提高感染效率受病毒活性、细胞状态、MOI值、感染时间等多个因素影响。确保病毒活性、进行预实验测试以确定病毒载体的适用性、调整MOI值、优化感染时间、在必要时添加助转剂如polybrene等。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