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状态下土的比重是65Mg/m。天然密度ρ: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单位为g/cm3或t/m3,天然密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粘性土ρ=8-0g/cm3;砂土ρ=6-0g/cm3;腐殖土ρ=5-7g/cm3。土壤(粒)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不含孔隙)的烘干重量。
土壤密度,又称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不含孔隙)的烘干重量,单位为Mg/m3。它反映了土壤的物理特性之一,与土壤的化学与矿物组成密切相关。一般土壤的密度多在6到8Mg/m3之间,其中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密度较低。在计算土壤总孔隙度时,通常采用平均密度值65Mg/m3。
粘性土的密度通常在8-0克/立方厘米,砂土的密度为6-0克/立方厘米,而腐殖土的密度为5-7克/立方厘米。这些是未受水分影响的自然状态密度。例如,一立方米的粘土在一般情况下密度为4克/立方厘米,相当于4吨。然而,饱和粘土的比重可能会增加到7克/立方厘米。
当我们谈论泥土的比重时,实际上是讨论其密度。密度会根据泥土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变化。比如,粘性土的密度通常在8到0克每立方厘米之间;砂土的密度则在6到0克每立方厘米之间;而腐殖土的密度一般介于5到7克每立方厘米。这些数值代表了在自然状态下的密度,即我们所说的天然密度。
原状土密度一般在85-93之间,这个数据不是压实度,压实度实由环刀的平均干密度比上原状土的最大干密度之值。我们这的工民建压实度在94%。道路在95%以上。土壤密度又叫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质量,单位为克/立方厘米。曾有人定义为土颗粒的重量与同体积4℃水重之比。
土的密度大小与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部分有关。绝大多数的矿质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3范围内。土壤密度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质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为3×103千克/米3。
大多数矿质土壤的密度大约在6到7克/立方厘米之间。在农业领域,土壤密度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通常更为肥沃,其密度约为3克/立方厘米。选择种子时,可以通过种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来判断:饱满且健康的种子因为密度较大而下沉;而瘪壳或杂草种子因密度较小而漂浮在水面。
1、一立方土有多重:压实后,普通黄土每立方米超过3吨(看密度值)。干土密度(不压实,一般用于绿化)应小于2吨。一般来说,粘性土P= 8~0g/cm,砂土P= 6~0g/cm,腐殖土P= 5-7g/cm是天然密度。
2、粘性土:密度范围:8-0g/cm一立方重量:1800-2000公斤砂土:密度范围:6-0g/cm一立方重量:1600-2000公斤腐殖土:密度范围:5-7g/cm一立方重量:1500-1700公斤注意:这些估算值是基于土的天然密度,并且假设土是干燥的、未压实的。
3、一方土约为3-8吨。对于土地的计量单位是方,一方土等于一立方米。体积和重量不相等,要将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换算,主要看物体的质量也就是密度。所以要算土的重量,就要区分土壤的密度。土壤的密度大小又与土壤的化学与矿物组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