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集性能差,但轻质油原油性质、晚成岩阶段次生孔隙的发育和超压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存在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苏红图组玄武岩层、泥岩和银根组泥岩与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区域性泥岩盖层的存在为巴南圈闭油气成藏提供了封盖和保存条件。
2、同时构造运动打破了扶杨油层中的压力平衡,使早期注入的油气沿输导体系进行重新分配,在构造应力和油气本身的浮力作用下向长垣构造高部位侧向运移,在合适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这是扶杨油层的第一次成藏。
3、油气系统的成藏作用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它涵盖了从基础地质条件到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步骤。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广泛,从几百万年到三亿年不等(Tissot, 1984),其核心包括了圈闭的形成、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等步骤。这些环节必须在时空上紧密结合,才能促使有机质成功转化为油气,进一步孕育出油气藏。
4、油气通过油源断裂向上运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油源断裂必须活动或是开启,保证油路畅通。因此,断裂在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沉积盆地中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被揭示,强调了其显著的“优势性”特征。岩性圈闭成藏的“四元主控”特性被深入探讨,为成藏机制研究提供新见解。最后,沉积盆地岩性油气藏的“主元富集”特征也被深入分析,对资源分布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些深入的观点和理解,无疑将激发同行的探究兴趣。
6、Magoon(1987)在提出的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中,使用了“要素”(elements)这一术语,它包括源岩、运移通道、储层、盖层和圈闭,并解释“要素必须置于时间和空间中,油藏才能出现”。1991年AAPG年会上,Magoon宣读了“含油气系统——从源岩到圈闭”的论文。
准噶尔、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相同,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也很丰富。 总之,可以肯定,在地质历史中,有机物质作为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材料,在数量上是可以满足需要的。
实际上,石油和天然气是个“双胞胎”,它们的生成物质和生成环境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当我们了解了石油的特性以后,还应该了解天然气的特性。
总之,还原环境是有机物质保存并向石油和天然气变化的外界条件,而还原环境的形成则需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
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古勃金综合两家意见,发表“动植物混合成因说”,认为动植物的混合物经一系列变化更有利于生成石油。石油有机形成的最新理论认为,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机物包括陆生和水生的生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为主。
石油的轻与重是指相对于水的密度而言。石油的相对密度变化非常大,在20℃温度下一般介于0.75~00之间。在自然界里常发现相对密度大于00的石油,油稠似软沥青,也有小于0.75的石油,从地下深处采出后直接可以用作拖拉机、摩托车或汽车的燃料。
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中较轻馏分(即沸点较低)的产品,其按照用途进行分类,汽油一般用于汽车,即点火式发动机,柴油一般用于柴油机,即压燃式发动机。煤油现在炼厂一般产航空煤油居多,是用于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要求非常高,不过一般厂子不让生产,需要政府给予牌照。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着火危险性越大,但轻质油自燃点比重质油自燃点高,因此轻质油不会自燃。对重油来说闪点虽高,但自燃低,着火危险性同样也较大,故罐区不应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油品自燃起火。
温度升高,汽油的氧化速度加快,生成胶质的倾向增大;汽油在金属表面的作用下,不仅颜色易变深,而且生成胶质的速度也加快;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化的倾向自然也越大。鉴于温度、光照以及与空气的接触状况均对汽油的安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储存汽油时应采取避光、降温及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等措施。
汽油燃点低,可以用电动活塞点燃,汽油发动机又小又轻,所以汽车、摩托车、轻型三轮车等低功率汽车都用汽油发动机。90#、94#、98#等。是常见的汽油标签,指的是相对燃烧稳定性。标签越大,质量越好。柴油燃点高,需要用压缩的高温空气体点燃。
相对密度就是指2种气体密度的比值一般是根据:相对密度=摩尔质量之比来算,比如相同条件下,求O2对H2的相对密度.就是O2的摩尔质量32与H2的摩尔质量2的比值,即相对密度为16 实例:当以水作为参考密度时,即1g/cm3作为参考密度(水4℃时的密度)时,过去称为比重(specific gravity)。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 符号为d, 无量纲量 。. 一般参考物质为空气或水:当以空气作为参考物质时,在 标准状态 (0℃和10325kPa)下干燥空气的密度为293kg/m3(或293g/L)。
相对密度公式ρ:相对=m物质/m水。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符号为d,无量纲量。一般参考物质为空气或水:当以空气作为参考物质时,在标准状态(0℃和10325kPa)下干燥空气的密度为293kg/m3(或293g/L)。
所谓相对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单位质量的某种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下该种气体的密度之比。它表示了该气体的稀薄程度或者说是气体的混合均匀程度,这就是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种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之间的比值。在科学领域中,相对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用于表示物质的密度相对于某个标准物质(通常是空气或水)的比值。相对密度通常用符号d表示,是一个无量纲量。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相对密度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通常是水)的密度之比。它是一个无量纲的量,用于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大小。要理解相对密度,首先需要了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它反映了物质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不同物质的密度因其内部结构和组成不同而有所差异。

1、碳、氢、氧、硫、氮。石油中的化学元素主要有碳、氢、氧、硫、氮,其中碳和氢占了95%~99%,剩下的氧、氮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占1%~5%。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2、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组成石油的主要化学元素为碳和氢,其余还有硫、氮、氧以及镍、钒、铁等微量金属元素。由碳和氢化合所形成的烃类为石油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95%左右,而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的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将其去除。
3、C S N石油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碳 石油是许多性质不同的有机物质的混合物,其中75%以上是各种各样的烃类(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其它组分足合氧、台氮、含硫以及合金属的化合物。
4、石油的组成元素:碳、氢、硫、氮、氧、镍、钒、铁、锑、氯、碘、砷、磷、镍、钒、铁、钾等。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5、石油的主要元素有:碳、氢;其它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硫、磷等,还有金属元素:镍、钒等,还有非生物质等等。石油的成分很负责,不同的石油有的成分差别很大。
1、油藏类型特殊,具有埋藏深,含油井段长,油层多,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严重,异常高温、高压、高饱和压力、高气油比、高矿化度,地下原油密度低、粘度低的特点。油藏主要地质参数及地层流体参数如表1-2-6所示。
2、商河油田的特点之一是断层分布广泛,且断块规模相对较小,这导致天然驱油能力相对较弱。它的地质构造复杂性对开采带来了挑战。
3、中低台阶带的油藏类型最复杂,油藏种类最多,除百49块属于断层与鼻状构造相结合油藏,百5 1块属于交叉断层与单斜相结合油藏,仑22块灰岩油藏属于潜伏剥蚀构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之外,其他油藏均属于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油藏。
4、江家店油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储层特性上。首先,储层物性较差,被归类为特低渗透油藏,这意味着原油的流动受到极大限制,开采难度较大。其次,油田的天然能量较为有限,初期的产量下降趋势明显,生产初期的产出效率不高。随着开采进程的推进,产量在低水平上维持,显示出其后期开采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