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酚,化学名称为1,3,4-丁香酚,也拥有多种别名,如1-烯丙基-3-甲氧基-4-羟基苯、1-羟基-2-甲氧基-4-烯丙基苯等。它的英文名称是Eugenol,还有多个英文别名,如1,3,4-eugenol、2-Methoxy-4-(2-propenyl)phenol等。
丁香叶油,以其拉丁学名Clove leaf oil闻名,是一种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Myrtaceae科的丁香叶中提炼出的精油。这种工艺的提取效率在0.3%至0.5%之间。其化学成分以丁香酚、乙酰基丁香酚(又称乙酸丁香酯)和乙位石竹烯为主要构成元素。
丁香叶油是用水蒸气蒸馏法从Myrtaceae family的丁香叶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获得的精油,得率为0.3-0.5%。主要成分:主要以丁香酚、乙酰基丁香酚(乙酸丁香酯)、乙位石竹烯为主。 毒理学依据:LD50,ADI:无限制性规定。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皮及枝皮。 [成分] 皮含桂皮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cinnamylaldehyde) ( 75-95 ),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丁香酚、桂皮酸等。 [药理] ①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镇静作用及镇痛作用。②桂皮醛及肉桂酸钠有解热作用。
野苏全草含挥发油,内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 ketone)、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酮、紫苏醇(Perilla alcohol)、二氢紫苏醇及丁香酚。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紫苏 茎呈方柱形,有四棱,直径2~5mm。表面棕紫色至紫绿色。
1、烯丙基苯基醚,中文名明确表述为烯丙基苯乙酯,也被称为(2-Propenyloxy)benzene,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化学结构使得它在化学界有着独特的标识,CAS号为1746-13-0,这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分类编号。
2、在安全性方面,烯丙基苯基醚被归类为高度有毒物质。急性毒性测试显示,腹腔给药对小鼠的致死剂量为100毫克/公斤,静脉给药则为63毫克/公斤。这强调了接触时的极高危险性。值得注意的是,烯丙基苯基醚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会产生刺激性烟雾,因此在处理时必须格外谨慎,以防火灾发生。
3、克莱森重排反应最经典的形式是烯丙基苯基醚在高温(200°C)下重排,得到邻烯丙基苯酚。反应的机理是σ[3,3]重排(这也是最早发现的σ[3,3]重排反应),中间产物4-烯酮不稳定(无芳香性),会互变异构为有芳香性的酚。
4、烷基苯基醚在高温下是很稳定的,但是克莱森发现: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可以重排为邻烯丙基苯酚称为邻位克莱森重排;邻烯丙基苯酚还可以再进一步重排为得到对烯丙基苯酚称为对位克莱森重排,这两类重排反应统称为克莱森重排1。
5、利用烯丙基或苄基进行保护。当取代的水杨醛酚羟类基利用烯丙基或苄基进行保护后,在催化量的对甲苯磺酸(p-TsOH)作用下,甲苯中回流数小时后,醛羰基即可被脱除,形成保护的苯基醚类化合物(反应收率为50%-75%),该中间体经过脱除保护基后, 即可形成取代的苯酚。
含义不同:CH3CH=CH-是丙烯基,双键和单电子是相邻的,所以名称里的“烯”和“基”也是相邻的;CH2=CH-CH2-是烯丙基,双键和单电子不相邻,所以名称的“烯”和“基”也不相邻。结构不同:烯丙基是一种官能团,结构式为:H2C=CH-CH2-。
文章结论:丙烯基和烯丙基在表示、含义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区别。首先,它们的表示形式不同:丙烯基的结构为C-C=C-,而烯丙基为C=C-C-,通过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出两者连接方式的不同。
过氧化氢水熔液(含量大于等于20%);乙烯;苦氨酸钠;高锰酸钠;丙烯。 管制化学品名录 (二)(69种) 氰化物类(共计13种) 氰化钡;氰化铜;氰化银;氰化钴;氰化锌;氰化铅;氰化镍;氰化镍钾;氰化亚铜;氰化汞钾;氯化钾;乙腈;烯丙基氰。
苯环单取代。丙烯基苯(丙烯基苯):C6H5-CH=CH-CH3。丙烯基苯(烯丙基苯):C6H5-CH2-CH=CH2。甲基乙烯基苯(异丙烯基苯)C6H5-C(CH3)=CH2。以上就是碳九氢十二的苯的同系物。
烯丙型自由基中,碳上的单电子与双键共轭,叔碳型自由基中,碳上的单电子与取代基超共轭。双键共轭使自由基稳定的效果超过超共轭的效果。
1、烯丙基苯砜,中文名称为烯丙基苯磺酸或烯丙基苯基砜,其英文名称是Allyl phenyl sulfone,还有其他别名如ALLYLSULFONYLBENZENE、 Phenyl allyl sulfone等。这个化合物的CAS号是16212-05-8,EINECS编码为240-338-8。它的分子式由C9H10O2S组成,其分子量约为182395克/摩尔。
2、冯超教授课题组开发了可见光促进偕二氟环丙烷选择性1,3-氟烯丙基化方法。基于偕二氟烯烃的性质,该方法通过可见光促进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对富电子偕二氟烯烃进行活化,有效促进氟亲核加成,并将不稳定的α-三氟甲基碳负离子转化为α-三氟甲基自由基,实现氟烯丙基化。
3、以PIM聚醚酰亚胺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DBA为例(BMI是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DBA是0,0’-二烯丙基双酚A),专家了聚醚酰亚胺用量,对PIM/BMI改性体系相结构的影响和对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