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叉丙酮实验中会产生哪些副反应

苄叉丙酮实验中过量时会产生二苄叉丙酮。卞叉丙酮属于羟醛缩合反应在卞差丙酮过量时会产二苄叉丙酮。苄叉丙酮,别名亚苄基丙酮、亚苄基丙酮,化学品名:4苯基3丁烯2酮。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可燃,具有香豆素气味,易溶于硫酸、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微溶于水和石油醚。

副反应形成氧负离子中间体,浓度高降低生产率。

在苯甲醛和丙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苄叉丙酮的实验中,主要的副产物是苯甲醛的芳香环上的羰基被氧化为羧酸,生成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这是因为碱性条件下,羰基会被氢氧根离子(OH-)攻击,形成一个中间体,接着被氧化为羧酸。

该反应希望的是一分子丙酮与两分子苯甲醛发生如图所示的羟醛缩合反应。而副反应有丙酮自身的羟醛缩合产物,和苯甲醛大的康尼扎罗反应产物(苯甲酸和苯甲醇)所以要分批加入丙酮个甲醛(1:2)的混合物。

苄叉丙酮是半缩酮吗?

缩酮本来就不易合成,丙酮过量,形成不稳定的半缩酮,于是得不到产物。碱过高,有醇酮缩合发生。

形成的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苯甲醛上的羰基碳。存在意义:若碱的浓度过高,则氢氧根的浓度过高,不利于反应向生成β-羟基醛的方向进行,从而不利于二苄叉丙酮的生成,降低产率。缩酮本来就不易合成,丙酮过量,形成不稳定的半缩酮,于是得不到产物。碱过高,有醇酮缩合发生。

苯甲醛:丙酮=1:1)。该反应起始于氢氧化钠的氢氧根夺取丙酮的α-氢形成碳负离子,形成的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苯甲醛上的羰基碳,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氧负离子中间体,这个中间体再从水中夺取质子生成缩合产物β-羟基醛,并生成氢氧根,同时脱水得到二苄叉丙酮。所以氢氧化钠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苄叉丙酮风险术语

1、苄叉丙酮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它被标注为R36/37/38,意味着它可能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接触这类物质时,应格外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眼睛和皮肤,以防引发不适。此外,吸入和皮肤接触还可能引发潜在的敏感反应,特别是对于某些个体,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苄叉丙酮的物性数据

1、性状: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可燃。具有香豆素气味。 密度(g/mL ,15/15℃):0377 折射率(nD20):5836 闪点(℃):65 熔点(℃):39~42 沸点(℃):260~262,161(3kPa),126~128(2kPa) 溶解性:易溶于硫酸、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微溶于水和石油醚。

2、苄叉丙酮 苄叉丙酮 benzylideneacetone 分 子 式: C10H10O 结 构 式: 分 子 量: 1419 熔点 42℃ 沸点 260-262℃ 密度 0377(15/15℃) 含量 ≥90% 性质 无色或淡黄色结晶体,有香豆素气味。可燃。易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微溶于水、石油醚。

3、苄叉丙酮是一种化学物质,其英文名是benzylideneacetone,它在化学界有着多种别名,如1-PHENYL-1-BUTEN-3-ONE、4-PHENYL-3-BUTEN-2-ONE等。分子式为C10H10O,表示它的分子由十个碳原子、十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结构式可以通过相关图谱来详细观察,展示了分子内部的连接方式。

4、主要光亮剂成分是苄叉丙酮,其质量百分比在3-5%之间,它对提高镀层光亮度起关键作用。高温载体占据了配方的25-30%,这种载体光亮剂有助于确保在高温操作下的稳定性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载体光亮剂,其含量在6-10%范围内,有助于增强光亮剂的扩散能力,使镀层更为均匀。

5、苄叉丙酮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它被标注为R36/37/38,意味着它可能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接触这类物质时,应格外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眼睛和皮肤,以防引发不适。此外,吸入和皮肤接触还可能引发潜在的敏感反应,特别是对于某些个体,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6、苄叉丙酮,别名亚苄基丙酮、亚苄基丙酮,化学品名:4苯基3丁烯2酮。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可燃,具有香豆素气味,易溶于硫酸、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微溶于水和石油醚。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染色媒染剂、固着剂,制取香料或增香剂、香料防挥发剂以及镀锌增光剂。

苄叉丙酮
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