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邻甲基苯酚与间甲基苯酚的溶解度确实相差不大,因为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主要与酚羟基与水之间形成的氢键有关,由于甲基不能与羟基形成氢键,故这两者形成的氢键差不多。但对于邻硝基苯酚与间硝基苯酚,则情况有变化。
2、从硝基的诱导效应看,因该是邻对间,但实际上是对邻间,原因是邻硝基苯酚中硝基与酚羟基上的氢形成了分子内氢键,阻碍了氢的电离。
3、对硝基苯酚的酸性显著大于间硝基苯酚。邻对位硝基取代的苯酚由于硝基对苯环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可以将苯氧负离子的负电荷部分离域到硝基氧原子上,使苯氧负离子更加稳定。因此,对硝基苯酚的酸性比苯酚强约600倍。当硝基位于间位时,虽然也有吸电子诱导效应,但吸电子共轭效应较弱,酸性减弱。
4、当硝基在间位时,只有吸电子诱导效应产生影响,因此,间硝基苯酚的酸性弱于它邻对位取代的异构体,但其酸性仍比苯酚强约40倍。对硝基苯酚和间硝基苯酚的作用 对硝基苯酚的用途:用作农药、医药、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
通常使用异硫氰酸苯酯与多肽反应,通过断裂N端氨基酸与衍生物作用,再与酸反应,最终鉴定出N端氨基酸种类。C端氨基酸的分析则常通过羧肽酶水解的方法,特定酶的高选择性仅水解C端氨基酸,通过鉴定该氨基酸,可以得知C端氨基酸的种类。参考书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第二版》,由徐寿昌主编。
在只考虑烷基的前提下,ABC,主要考虑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因为利于SN1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碳正离子的生成;越是稳定的碳正离子,越容易生成,即次序为叔仲伯甲基。详见《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出版社,P190 ADCB,主要从产物构型反转入手。
SN2反应中,亲核试剂带着一对孤对电子进攻具亲电性的缺电子中心原子,形成过渡态的同时,离去基团离去。反应中不生成碳正离子,速率控制步骤是上述的协同步骤,反应速率与两种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无机化学中,常称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为“交换机理”。
华东理工是,天津大学也可以,因为恽魁宏和徐寿昌是互审的教材。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参考书目是:《有机化学》(第二版)恽魁宏编 高教出版社;《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高教出版社 。
1、因此,在酸碱性比较上,对甲基苯酚明显强于对硝基甲苯。这种酸性差异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有机合成过程中,两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此外,酸性差异还会影响对这两种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对甲基苯酚可能更容易被中和去除,而对硝基甲苯则相对稳定。
2、因为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比较小,但是对甲基苯酚有弱酸性可以溶于碱溶液,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鉴别,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对甲基苯酚,不溶的是对硝基甲苯。
3、用氢氧化钠反应,若有浑浊的为硝基甲苯,或者分层。因为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酚钠溶于水,典型的酸与碱的反应。精炼的三硝基甲苯十分穏定。与硝酸甘油不同,它对于摩擦、震动等都不敏感。即使是受到枪击,也不容易爆炸。因此它需要雷管起动。它也不会与金属起化学作用或者吸收水份。
4、对硝基甲苯与NaOH,不反应,在有机层;对硝基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酚钠溶于水,在水层。与硝酸甘油不同,它对于摩擦、震动等都不敏感。即使是受到枪击,也不容易爆炸。因此它需要雷管起动。也不会与金属起化学作用或者吸收水份。因此它可以存放多年。但它与碱强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1、锇的熔点为3033摄氏度。 钽的熔点为2996摄氏度。 钼的熔点为2617摄氏度。 铌的熔点为2468摄氏度。 铱的熔点为2443摄氏度。 钌的熔点为2250摄氏度。 铪的熔点为2233摄氏度。 锝的熔点为2172摄氏度。1 铑的熔点为1966摄氏度。1 钒的熔点为1890摄氏度。
2、分子量越大熔点越高。分子量相同的就看支链,支链越多熔点越低。对称性好的分子,由于晶格间可以排列很紧密,从而造成熔点会反常高,环己烷的熔点在题目中最高就是这个原因。
3、在化学领域,熔点是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晶体材料熔点的相对大小通常遵循这样的规律: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而离子晶体的熔点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点则因金属种类而异,但总体来说,金属熔点通常高于分子晶体,且某些金属如银和铜具有较高的熔点。
4、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熔沸点越高;(2)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3)金属晶体: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根据分子晶体类型判断:(1)对于分子晶体,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2)如果分子间存在氢键,则熔沸点会受到影响。
酸性越强。苯酚上的甲氧基由于邻位效应酸性比苯酚稍强甲氧基供电子基团,这种基团越多,酸性就越强,酸性是对甲基苯酚大于对甲氧基苯酚的。
对甲基苯酚酸性大。对甲氧基苯酚:由于甲氧基在对位,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但给电子共轭效应更大一些。苯环上电子云越密集,则酸性越小,给电子诱导效应使得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大, 相应酚类的酸性降低。而甲基虽然也是给电子基团,但给电子效果不如甲氧基(给电子共轭)明显。
因此,间硝基苯酚的酸性虽也比苯酚的强,但对酚的酸性影响远不如硝基在邻或对位的大。二硝基苯酚的酸性更强,显然是由于上述效应更强的缘故。(2)甲氧基具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O上有孤对电子,对苯环有共轭效应;O又是高电负性原子,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
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对于亲电取代反应,供电子基越多,供电子基供电子能力越强,反应活性越大。吸电子基越多,吸电子基吸电子能力越强,反应活性越弱。
接触皮肤时,R21/22级别表示可能会造成伤害,因此需要谨慎处理,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吞食,同样存在潜在风险,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摄入。在日常使用或处理过程中,R36/38级别的警告则提醒我们,儿茶酚对眼睛和皮肤具有刺激性。这意味着接触后可能会引起不适,如红肿、疼痛等症状。
1、根据F到对孟烷为加成,则F为不饱和 根据08g的C与饱和溴水完全反应生成45 g白色沉淀。
2、特种高分子材料主要是一类具有优良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材料上。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可做功能材料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功能性分离膜、导电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等。
3、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此外还包括胶黏剂、涂料以及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天然高分子材料所没有的或较为优越的性能——较小的密度、较高的力学、耐磨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等。
4、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分子量很大,大于几十万。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前者指蚕丝、棉、麻、毛等。
5、合成橡胶:优点:工业合成橡胶材料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橡胶制品的特性,因为一般天然的橡胶产品的价格比较的昂贵,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就大量投入成本低廉的合成橡胶材料。 合成橡胶材料也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防腐蚀性且受环境因素小,合成橡胶材料和适用于零下60度到250度之间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