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2-Pentanone,其化学式为C5H10O,分子量为813。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液体,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贮存和使用时要远离火源和强氧化剂,防止静电,着火时用泡沫、粉末或二氧化碳灭火,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 *** 性。
甲基丙基酮(2-pentanone;methyl propyl ketone )又名2-戊酮,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无色液体。其主要用途是作工业溶剂。本品对黏膜具有 *** 作用,高浓度可致麻醉。吸入后引起上呼吸 ***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对眼及皮肤有 *** 性。未见慢性中毒病例。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物理性质 沸 酮的沸点 丙酮:52 丁酮:76 2-戊酮:104 苯丙酮:215 如果在 C=O 的α-C 联有三个体积不同的酮基团,就会造成羰基平面两侧的空间阻碍不同,给亲核试剂进攻羰基创造了空间上的选择性,我们用 L、M、S 分别表示α-C 上体积大、中、小的三个基团。
酮中的含氢原子的手性α-碳可以发生外消旋化。 物理性质 不同碳数的酮具有不同的沸点。例如,丙酮的沸点为52°C,丁酮为76°C,2-戊酮为104°C,苯丙酮为215°C。当羰基α-碳上连接三个不同体积的基团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阻碍,这为亲核试剂进攻羰基提供了选择性。
加氢酰化套用于环戊酮的合成 反应机理 通常的反应机理为:第一步金属对醛碳-氢键的氧化加成,而后对烯烃的加成,最后发生还原消除。一种可能产生的副反应为,酰基金属氢化物RCH2(CO)MH通过中间体RCH2M(CO)H的脱羧反应,形成烷烃RCH3与M(CO)。如下图所示的循环机理。
密度4克/立方厘米,熔融温度120~210摄氏度,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如烃类、醇与酯类等,能溶于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环戊酮、硝基苯、二甲亚砜等,有良好的耐酸碱性。 聚苯乙烯(PS) 应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梳子、盒子、圆珠笔杆、儿童玩具、塑料购物袋。 特性:透明度高、表面光泽。 毒性:材料本身无毒。
1、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花蕾,可得丁香花蕾油,得油率为15%~18%;丁香花蕾油为黄色至澄清的棕色流动性液体,有时稍带黏滞性;具有药香、木香、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相对密度044~057,折射率528~538。
2、丁香油是从丁香树的叶子和未开放的花蕾中提取的提取物。丁香叶油为黄色至浅棕色液体,接触铁后变暗;具有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丁香油按功能分可以分为三类:食用丁香油、药用丁香油、以及香料用丁香油。丁香油所产的树木主要生长在世界较温暖的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非洲和南美洲。
3、将处理好的丁香用小型谷物粉碎机粉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干燥丁香粉置于蒸馏烧瓶中,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接好冷凝管,开始蒸馏,蒸馏结束后,将所得到的油水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待其分层后,分离得到粗制丁香油。
4、【附方】 治胃寒呃逆呕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院。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暖丹田,除水泻:丁香油涂暖脐膏贴。散膨痞:丁香油涂脐。治痹痛:丁香油擦痛处。治口臭:丁香油揩牙。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姜汤服。
5、男优膏的主要成分包括丁香油、没药油、薄荷脑和水杨酸乙酯等。这些成分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并能够延缓射精,帮助控制性生活时间。 男优膏的作用原理 男优膏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如丁香油和没药油,能够减轻性生活中的疼痛,缓解阴茎过度敏感,具有抗菌、消炎和驱虫作用。
6、江西汇通香料油有限公司 江西汇通香料油有限公司,始创于2000年。我公司位于中国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市,独特的天然植物资源既丰富又洁净,依托天然植物为原料,提炼加工各种天然香料油和植物提取物。
1、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里列出了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化学、物理、放射性、生物和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并且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对特定因素有疑问,请告知。
2、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需依据《目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管,同时,建设单位和用人单位需按照规定进行设施管理和定期检测工作。
3、其属于物理危害因素。在《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第三部分物理因素中,已经明确将工频电场列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工频电场被定义为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而在职业卫生限值中,8小时工作场所接触不超过5kV/m。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长期暴露在工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下,会出现神经衰弱、头痛、头昏等症状。
4、详细解释如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生产中,根据工作场所和行业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目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共分为十类。
5、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第三条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6、工作环境因素 狭小空间 高温或低温环境 高湿或低湿环境 高海拔环境 其他因素 心理因素 工时管理 创伤和事故风险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上述目录进行分类管理,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