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不同,所以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即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学会看图象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看清横纵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再看懂随横坐标轴数值的增大纵坐标轴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物理规律。
2、.(11日照)小强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3、能”、 “不能”)(已知硫酸的密度是8×103 kg/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2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___物质的密度较大;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 ___质量较大。
.(11日照)小强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凝固 乙 甲 试题分析:从温度和时间的图像中可以看出温度是下降的,是凝固图像。晶体在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图像乙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晶体在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由图像可知:甲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时候,质量为7克,所以甲的密度是7克每立方厘米。乙在体积为2立方厘米的时候,质量为8克,所以乙的密度是0.9克每立方厘米。显然,甲的密度是乙的3倍。
水的密度是要求记住的,是0×10^3kg/m^3.读作0×10^3千克每立方米。(2)密度的物理意义就是由定义而来: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水的密度是0×10^3kg/m^3的物理意义就是:1m^3水的质量为0×10^3kg。
以下是 密度的定义与单位: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水的密度是指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因此,水的密度是1000kg/m。这意味着,无论我们从哪里取一立方米的水,它的质量都是1000千克。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单位为千克/米^3。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
理解m-V图像并根据图像确定条件的方法如下:正确理解题意读题时需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m-V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V,纵轴表示质量m,图像的斜率代表物质的密度ρ。通过分析图像中不同点的坐标,可计算物质的密度或判断物质状态。
根据m-v图像可知,甲乙密度之比为8:1,进而根据V=m/p,当m甲=m乙时,V甲=V乙,即S甲=S乙。
通过观察图像,我们可以识别出正弦波的形态。从这些图像中,我们可以确定简谐振动的周期T、振幅A以及位移X的具体数值。进一步地,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间接计算出其他相关物理量,例如恢复力F、加速度a、速度v、动能Ek、动量P和势能Ep。如果图像显示出特定的振幅和周期,我们可以推算出相应的物理量。
子弹打木块问题 基本模型:子弹(质量为m,初速度为v0)击中静止的木块(质量为M)。子弹和木块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得子弹逐渐减速,木块逐渐加速。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即共速),达到临界条件,此后两者将一起运动。功能关系:根据动能定理,摩擦力对子弹做负功,对木块做正功。
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表达式:E? + E? = E? + E?(动能与势能总和不变)。动量守恒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表达式:m?v? + m?v? = m?v? + m?v?(碰撞/爆炸问题)。实验专题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工具: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步骤:测量位移差→计算加速度→验证匀变速规律。
其中,v是现在速度,国际单位为米每秒(m/s)。t是时间,国际单位为秒(s)。a是加速度,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V0是初速度,国际单位为米每秒(m/s)。其实这个公式和我们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是一样的。一次函数图像就是速度时间图像,从这个角度看,也比较容易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