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溴化物是指含有甲基(-CH3)取代了溴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甲基溴化甲烷(CH3Br)和甲基溴化镁(CH3BrMg)等 。甲基溴化物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发生水解、氨化、氰化、成酯等反应。随着溴原子的增加,性质趋于稳定。
2、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26mg/kg。有刺激性。
3、邻亚二甲苯基联(溴化三苯基膦,也称为1,2-苯乙烯二甲基二苯基膦溴化物,其化学结构为C44H38Br2P2,分子量为78528。

1、甲基溴是一种具有显著毒性的物质,尤其对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损害。其急性毒性表现明显,大鼠经口摄入的致死剂量为214毫克/公斤,吸入4小时的致死浓度则为5300毫克/立方米。大鼠在连续吸入2000毫克/立方米的浓度6小时后,会导致死亡,显示出其强烈的急性毒性效应。
2、毒理学研究显示,它是一种强力神经毒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测试中显示出较低的LD50和LC50值。此外,它还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和可疑的致癌性,但在动物实验中人类致癌性尚不明朗。在环境行为方面,溴甲烷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以及特定化学物质如铝粉、二甲亚砜等存在燃烧爆炸风险。
3、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以及铝粉、二甲亚砜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与堿金属接触受冲击时会着火燃烧。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4、溴甲烷是一种有毒物质,其毒理学特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影响。对于人类,吸入低浓度的LCLo为60,000 ppm/2H,而儿童的LCLo为1 mg/m3/2H。较高浓度的TCLo为35 ppm,经皮接触TDLo为35 mg/m3/40M-I。
5、部分溴甲烷以原形物自呼吸排出。在肝内代谢,经去甲基作用以无机溴及半胱氨酸甲酯(5-methylcysteine)形式从尿中排出。代谢方式尚不清楚。可水解成甲醇及溴氢酸。这种意见可以解释溴甲烷中毒所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视力障碍。但尚无定论。因溴甲烷甲基作用很强,一般认为可使任何物质作为甲基受体。
在CH3CH=CHCH2CH3化合物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哪一位氢被溴取代的活性最大,取决于取代反应的机理和反应条件。一般来说,当反应条件是弱氧化剂时,如过氧化氢/醋酸,取代反应的活性取决于碳上的自由基稳定程度。根据碳上自由基稳定程度的顺序,依次为三级碳 二级碳 一级碳 甲基碳。
左数第四个碳生成碳自由基最稳定,它位于烯丙位,并且和右边的CH3有超共轭,生成后稳定则更容易生成,活性最大。
亚甲基上的碳(从左往右数第三个碳)上的氢最易被取代。首先,双键碳不易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取代反应发生在烷基碳上,然后比较两个碳自由基的稳定性程度,亚甲基上的碳自由基比端基甲基稳定。
1、羟基和甲基都属于邻对位活性的,溴原子可以进入他们的邻位和对位,这样一溴代物有四种。
2、是的3种,邻、对、间位各一个。酚和单独的苯环性质是不一样 的。
3、酚与溴取代只能在酚羟基的邻对位上。邻位已经被别的取代基占有,只能取代在对位上。所以是一种。
4、所以羟基只能连在甲基上,得出A是苯甲醇,结构就是C6H5-CH2OH B的羟基在环上,另一个取代基是甲基侧链,有邻间对3种同分异构体。其中邻位和间位没有对称轴,其1溴代物都是4种。对位有一条对称轴,1溴代物有2种。
5、学有机化学,一定要对活性和反应条件记牢,不同的反应条件,产物完全不同,而且,也很少单一产物,一定要注意。2和3是同一个问题;1……你画个苯环出来,总共6个,对着是羟基和甲基,剩下的4个位置由于对称关系只有两种位置,一个是溴靠近甲基,一个是溴靠近羟基。
1、亚甲基上的碳(从左往右数第三个碳)上的氢最易被取代。首先,双键碳不易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取代反应发生在烷基碳上,然后比较两个碳自由基的稳定性程度,亚甲基上的碳自由基比端基甲基稳定。
2、一般来说,当反应条件是弱氧化剂时,如过氧化氢/醋酸,取代反应的活性取决于碳上的自由基稳定程度。根据碳上自由基稳定程度的顺序,依次为三级碳 二级碳 一级碳 甲基碳。因此,在CH3CH=CHCH2CH3化合物中,被溴取代的活性最大的氢是位于一级碳上的氢。
3、左数第四个碳生成碳自由基最稳定,它位于烯丙位,并且和右边的CH3有超共轭,生成后稳定则更容易生成,活性最大。
4、苯的一烃基取代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溴代反应时,溴优先取代烃基上的α-C上的氢原子。因为在光照条件下所发生的溴代反应是自由基反应。
5、溴与其化合物可被用来作为阻燃剂、净水剂、杀虫剂、染料等等。曾是常用消毒药剂的红药水中含有溴和汞。在照相术中,溴和碘与银的化合物担任感光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