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N-二甲基苯胺,化学式C8H11N,结构简式C6H5-N(CH3)2 。N,N-二甲基苯胺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
2、苯胺:加热,搅拌,说白了就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黄色或红棕色。
3、用钯作催化剂氢化时,生成环己酮和二甲胺。N,N-二甲苯胺易被氧化,用高锰酸钾氧化或在浓硫酸中190~200℃氧化时,得到四甲基二氨基联苯。在氯仿中用二氧化锰氧化时,生成N-甲酰甲基苯胺。用中性过氧化氢和过氧酸等氧化时,生成二甲基苯胺亚氧化合物[C6H5N(CH3)2O]。
4、如果水溶液有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就会使苯胺结构中的氨基变性出现黄变,氨基侧临支链上的基团给电子能力越强,越容易催化黄变发生。N,N-二甲基苯胺、三乙醇胺和DMF都容易随着储存时间变久受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变黄。碱性黄变在一些强还原剂存在时情况比较明显例如水合肼或者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5、健康危害:毒性表现与苯胺相似,但比苯胺弱,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吸收后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发绀。接触后可出现恶心、眩晕、头痛以及血液的影响。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1410mg/kg(大鼠经口);1770mg/kg(兔经皮)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6、用亚硝酸。亚硝酸可以用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得到。先将样品水溶液冷却到0-5℃,加入亚硝酸钠固体,再滴入盐酸。N-甲基苯胺是个仲胺,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油状物。2-甲基苯胺是芳香伯胺,生成重氮盐。向重氮盐溶液中加入苯酚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会生成非常鲜艳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nn二甲基苯胺与重氮盐偶合在对位的原因如下:它们之间的反应遵循了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负电荷稳定效应。发生在芳香族化合物的对位。
因为芳环上的取代氨基是个很强的给电子基,通过其与苯环的p-π共轭作用使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尤其是邻对位。由于重氮盐进攻邻位时位阻较大,因此,偶合反应优先发生在取代氨基的对位。当对位被占,则发生在邻位。偶合反应绝对不会在取代氨基的间位上发生。
重氮盐与二甲苯胺发生反应的类型属于偶合反应,重氮化合物的氮原子接在N,N-二甲基苯胺的对位。邻对位被二甲胺基活化,对位没有位阻,备用。
N,N-二甲基苯胺反应性能很好,但是在水中溶解度不佳,所以常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这样就能形成铵盐并使其溶解,反应的时候芳香胺会再解离出来。但如果酸性过强,反而不利于芳香胺的解离。综上,pH通常控制在5~7。 两个因素:一个是氨基的邻对位定位效应;一个是形成邻位产物时空阻较大。
1、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焚烧炉要有后燃烧室,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2、首先,在一个干净的反应瓶中加入苯甲酸、N,N-二甲基苯胺和硫酸,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将过碘酸钾溶解在水中,加入到反应瓶中,并再次搅拌均匀。反应瓶中的溶液会变成橙色,这是因为过碘酸钾氧化了苯甲酸和N,N-二甲基苯胺,产生了甲基橙。
3、由于原料对氨基苯磺酸本身能生成内盐,而不溶于无机酸,故采用倒重氮化法,即先将对氨基苯磺酸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再加需要量的亚硝酸钠,然后加入稀盐酸。六.实验内容及步骤:重氮盐的制备:在烧杯中放置10mL5%NaOH溶液及1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温热使之溶解,然后冷却至室温。
4、在一试管内混合3ml N,N-二甲基苯胺和1ml冰醋酸,将其缓慢加到上述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再缓慢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约25ml),直到反应物变成橙色。粗制的甲基橙呈细粒状沉淀析出。抽滤收集结晶,依次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压干。
5、甲基橙的制备是对氨基苯磺酸溶解在5%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冰水浴冷却,再缓慢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得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二甲基苯胺和冰醋酸混合后,缓慢加入重氮盐溶液中,搅拌10分钟,再缓慢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变成橙色,沉淀出甲基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