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烷沸点零下33度,是气态,环戊烷沸点43度,是液态,一眼就能发现不同。鉴定也是采用溴水,环丙烷因为碳碳键角非常小,碳碳键很不稳定,溴水可以是环丙烷开环,形成二溴丙烷,而环戊烷不会是溴水褪色。
用溴水。环丙烷及其衍生物会跟溴发生开环加成反应,而使溴褪色。
要鉴别1,2-二甲基环丙烷、2-戊炔、1-戊炔和环戊烷,可以采用以下简单的化学方法: 酸性溶液试验:将待鉴别物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观察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步:加酸性高锰酸钾 退色的是前两种,1,2-二甲基环丙烷,这里就不解释了~第三步:通臭氧,加银氨溶液,1-丙烯环戊烷有银镜生成,1-乙炔环戊烷无银镜生成。
加入溴水,若褪色即为丙烯,取另外两组,加入溴水,褪色的即为环丙烷,不褪色即为丙烷。加入溴水,若褪色即为戊烯,取不褪色两组,常温下加入液溴,褪色即为环丙烷。不褪色为环戊烷。
先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环戊烷无反应,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环丙烷无反应。

1、-甲基戊烷,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还有一个取代基,甲基,所以一共有6个碳原子。
2、不一定。如果是普通命名法,戊烷都是五个碳原子,比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但是如果采用系统命名法,主链上有五个碳原子的都可以称为戊烷,如2-甲基戊烷共有6个碳原子。
3、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是如下:CH4:1种。C2H6:1种。C3H8:1种。C4H10:2种,正丁烷,2-甲基丙烷。C5H12:3种,正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是如下:CH4:1种。C2H6:1种。C3H8:1种。C4H10:2种,正丁烷,2-甲基丙烷。C5H12:3种,正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
烷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的不同,烷烃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以下是烷烃1到10碳原子数的同分异构体示例: 甲烷(CH4):唯一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烷烃是一类碳氢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其中碳原子以饱和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直链或支链结构。根据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在1~10个碳原子的范围内,烷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碳1—碳10的烷烃分子式名称 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C4H10丁烷、C5H12戊烷、C6H14己烷、C7H16庚烷、C8H18辛烷、C9H20壬烷、C10H22癸烷。
甲烷、乙烷、新戊烷、(CH3)3C-C(CH3)3共四种。
-甲基己烷,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戊烷,2,4-二甲基戊烷,3,3-二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2,2,3-三甲基丁烷 结构简式就自己写一下,知道了名称写不出结构简式是很少的。
1、一甲基环戊烯和氯气与水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分别生成1-甲基-1,2-二氯环戊烯和1-甲基-1-环戊醇。
2、CH4+Cl2---光照→CH3Cl+HCl。CH3Cl+Cl2---光照→CH2Cl2+HCl。CH2Cl2+Cl2---光照→CHCl3+HCl。CHCl3+Cl2---光照→CCl4+HCl。
3、甲烷和氯气反应方程式及现象如下:甲烷和氯气反应会产生氯代甲烷和氯化氢的副产物。详细描述如下:反应机理:甲烷和氯气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过程是通过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和化学键的重新组合来完成的。
1、你打错了问题,“氧化”显然应该改成“还原”。不能让高锰酸钾褪色,却可以加hi,显然是环丙烷和环丁烷的性质,因为三元环和四元环张力大,能像烯烃一样发生加成反应,但没有还原性。
2、看到C6H12与氢碘酸反应得B (C6H13I).这说明它是烯烃,(环结构不会有加成反应) 因为只有烯烃有双键, 才能进行加成反应。
3、目标分子的正确名称叫做3-甲基-3-戊醇 乙烯加水生成乙醇,将乙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硫酸中和溴化钠反应得到溴乙烷,另一部分氧化得到乙醛。
4、-甲基戊烷的1号C原子与5号C原子,2号C原子与4号C原子为对称结构。所以3-甲基戊烷有4种H原子,所以它的一氯代物有4种 由这些一氯代物能生成的烯烃共3种。
5、-甲基-1-丁烯和碘化氢反应先生成二级碳正离子,与其相连的三级碳上有氢,氢发生迁移,生成较稳定的三级碳正离子.因为氢的迁移速率大于烷基迁移速率,所以碳骨架不会重排. 不会重排,主产物是4,4,-二甲基-2-碘戊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