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F1和在水中的重量F2,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公式为:物体密度= F1*ρ水/(F1-F2)。其中,ρ水代表水的密度,通常取1000千克/立方米。举个例子,假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重为10N,在水中称重为8N。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物体的密度为10*1000/(10-8)=5000千克/立方米。
水的密度 $ρ_水 = 1000 kg/m^3 = 1 g/cm^3$ 。物体体积 $V = \frac{200 - 150}{1} = 50 cm^3$ 。物体密度 $ρ = \frac{200}{50} = 4 g/cm^3$ 。
如果物体是悬浮状态, 那么密度就为G/(g*V)。(公式中G代表重力,g代表重力加速度,v代表物体浸没体积)。其推导:福利等于重力,由于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故经过代换可得到上公式。在运用该公式的时候要确认物体所处的状态。
根据公式 ρ = m / V 和 ρ水,计算出物体的密度。方法二: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为 m。 将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用线吊着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不触碰容器底部),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 m2。
密度公式是ρ=m/V。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读作rou)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物体悬浮,全部位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当于自身体积,所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底,说明浮力小于重力, 说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重力,而物体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说明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当物体在水中漂浮时,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表现为浮力相等。物体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即浮力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F浮 = ρ液V排液g)。 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或悬浮在液体中,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浮 = G物)。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和悬浮有明显的区别。漂浮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为:漂浮的物体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而悬浮的物体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当漂浮物为同一材质时,说明漂浮的液体密度大于悬浮的液体密度。关于一楼的说法,确实是错误的。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和重力是相等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物体浮力只和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浮力=物体所排液体的重量(mg或ρ液V液g)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或悬浮在液体中,则F浮=G物.例如大船浮在水面上,V液,指船浸入水中的体积,不是整艘船的体积。如果物体沉入容器底,则F浮小于G物。
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其密度不一定等于水的密度。 当实心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该物体能够在水中悬浮。 如果物体的材料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物体为空心结构,它同样可以在水中悬浮。 当物体由两种不同材料构成(一种材料的密度大于水,另一种材料的密度小于水),物体也有可能在水中悬浮。
1、根据浮力公式,水密度×重力加速度×排水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第二次排水体积=木块重力,代入可得液体密度为2水密度。
2、为了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一位同学使用了阿基米德原理。首先,他将一块铁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为74牛顿。当铁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降为11牛顿。现在我们需要计算这种液体的密度。
3、ρ液=1200kg/立方米 不明可追问 木块漂浮在水中,重力等于浮力,可推出木块的密度是水密度的4/5,则木块的密度为0.8×103在另一种液体中有2/3浸在液体中,则木块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2/3。
1、一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占四分之一体积,即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25%。设物体体积为V,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4,排开水的体积为3V/4。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即F=ρ水gV排。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量,即G=mg=ρ物gV。因为物体漂浮,所以F=G。
2、一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有1/N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一定有(N-1)/N的体积浸在水中。
3、解: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三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物体的重量:G=ρ物.g.V物 物体受到浮力:F浮=G排=ρ水·g·V排液=2ρ水·g·V物/3。 (V排液=2V物/3)根据漂浮条件:F浮=G物 有:ρ物.g.V物=2ρ水·g·V物/3 解得:ρ物=2ρ水/3 知道了水的密度,根据此关系就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4、在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午后,我们聚焦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关键变量:木块的体积设为V,水的密度是1000kg/m3,而木块的密度则记为ρ2。接下来,根据浮力的基本原理,浮力等于重力,这意味着木块的重量与其所受的浮力相等。
5、四分之三露出水面,也就是四分之一没入水中。假设泡沫块体积为4m即:1m的水(被排开的水)受的重力 等于 整个泡沫块受的重力 (水产生的浮力=漂浮块的重力)也就是:1m水的质量与4m泡沫的质量是相等的。
6、因为是漂浮 所以 F浮=G 水的密度*g*V排=物体的密度*g*V物 水密*V排=物密*V物 水密*V排/V物=物密 所以 当一个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 他有几分之几的体积浸没在水中 他的密度就是水的几分之几~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是物体总体积的五分之三。
1、解:设球体积为v,物质密度为ρ 空心球质量m=ρv/2 浮力F=ρ水gv/2 重力G=mg=ρgv/2 物体漂浮,所以有F=G 所以ρ=ρ水 注满水后,整个物体重力为Gmax=ρ水vg 能产生的最大浮力Fmax=ρ水gv 所以物体悬浮 悬浮。
2、初中物理有关浮力的计算题,主要依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和要点:理解浮力公式:浮力 $F{浮}$ 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即 $F{浮} = G{排}$。
3、求解浮力的四种方法:压力差法:$F_{浮} = F_{向上} - F_{向下}$(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即可)。称重法:$F_{浮} = G - F$(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拉力)。平衡法:$F_{浮} = G$(漂浮或悬浮时)。阿基米德原理法:$F_{浮} = rho_{液}gV_{排}$(最常用)。
4、这一过程展示了浮力计算题的基本步骤,即首先计算浮力,然后比较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最后根据浮力等于重力的条件求解相关物理量。通过这种分析,我们不仅能够解决浮力计算题,还能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