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固汞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由汞化合物引起的急性中毒,部分是蓄意自杀或误食二价汞(HgCL2)所致。主要引起肠胃坏死,循环衰竭,严重的致肾衰竭。致死剂量约1g汞盐。慢性中毒 多数病例是由于长期吸入金属汞蒸气引起,最先出现一般性神衰症状,如轻度头昏头痛、健忘、多梦等,部分病例可有心悸、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现象。

2、病情分析:正常人体内不含汞金属,汞是一种银白色液态金属,常温中即蒸发,人体吸入汞蒸汽后或吸入固体汞颗粒后会发生汞中毒。汞中毒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以精神神经障碍和口腔炎为主。

3、零下39度,把液态汞冻起来就是了。固态汞还是有毒,而且很脆,密度还是很大,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4、因此金属汞中毒的主要吸收途径是呼吸道,这种吸收是肉眼所无法觉察的过程。金属汞经消化道吸收甚微,可以忽略不计,临床上曾经有人一次口服5公斤汞的报道,经系统检查也只是有轻微的尿汞增高,并未达到汞中毒的程度。因此有理由确信,金属汞经消化道摄入不会导致汞中毒的发生。

氯化甲基汞的毒性危害

原因在于其脂溶性、原形蓄积和高神经毒性这三个特性。首先,甲基汞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甲基汞,几乎全部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无机汞只有5%被吸收)。随后,它在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中的巯基结合,随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人类为了保护大脑,防止病毒入侵,设置了血脑屏障。

原因在于它具备脂溶性、原形蓄积和高神经毒性这三个特性。甲基汞首先在胃中与胃酸反应,形成氯化甲基汞,然后几乎被肠道全部吸收进入血液(无机汞只有5%被吸收)。在红细胞内,甲基汞与血红蛋白中的巯基结合,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人类为了保护大脑,防止病毒入侵,设置了血脑屏障。

造成水污染的工业公害除汞外,还有酚、氰类、铬、砷及某些重金属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从工厂及科研单位排放出来,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

什么叫水俣病

水俣病为公害病的一种。1956年左右于熊本县水俣市附近发生,经确认后依地得名。不久,于新潟县发现的新公害病亦称为水俣病。其区别为:前者称熊本水俣病;后者则为第二水俣病或新潟水俣病。以上两种水俣病,与痛痛病、四日市喘息并列为日本四大公害病。名称 “俣”,日文原作“俣”字。

“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俣音玉)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

水俣病的读音是shuǐ yǔ bìng。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

因为此病发生在水俣湾,故叫水俣病。改病真相大白了,成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被曝光。1991年3月底已有2248人被确认为公害病患者,其中1004人死亡,制造氮肥的公司(TISSO株式会社的前身)累计支付的补偿金额到93年底为908亿日元,现在仍每年支付30多亿日元。

氯化甲基汞碰一次会死吗

1、会死。氯化甲基汞是一种非常有毒的物质,可以通过经皮吸收、吸入或者误食等方式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可致死剂量很低,绝不能碰一次氯化甲基汞。

2、可以导致死亡。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吸入高浓度的热汞蒸气,几小时后即可引起人体反应;如果吸入量较小,短则2-3天甚至更长时间引起人体反应。

3、年水俣镇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近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这个地区又发现五十多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

4、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

5、这是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继水俣镇之后1963年,日本新泻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有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导这三次发病人数共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一万人左右。

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和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有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等。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有慢性铅中毒、锰中毒等。亚急性中毒:指发病情况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截然分明的发病时间界限。

2、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或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等。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等。

3、不同中毒方式的临床表现:口服中毒 金属汞口服一般不引起中毒,如口服量过大,可出现全身发热、上腹坠痛,胸部X线检查可见阑尾充盈等,一般于1~2天后即可随粪便排出。偶有呕吐、嗜睡及尿汞增加等。

4、职业中毒 外文名 occupational poisoning 产 生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临床表现 肌张力增高、震颤麻痹 临床类型 急性、慢性、亚急性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职业病的治疗可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三类。

5、临床上将职业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职业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期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反复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