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图根点的密度是如何规定的

1、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包括高级控制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一般不低于表6-1的规定;地形复杂地区、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山区,可适当加大图根点的密度。

2、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3、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应满足( )的精度要求,与( )基本无关。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应根据( )而变化。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设( )地籍图根控制点。( )完成后,进行土地勘测定界放样,其作业方法一般分为( )、( )、( )。地籍图的主要内容要素为( )、( )和( )。

4、导线点应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1-2的规定,以减少测水平角时因望远镜调焦而引起的误差,尤其避免从短边突然转向长边。图根控制测量 在高级控制点间逐步进行加密,以满足测图的需要。

5、密度单位是kg/m,(还有:g/cm),1g/cm=1000kg/m;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m。

对于房产平面控制点密度的要求,如果是在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应...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各楼、栋之间的距离南北朝向应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7这一系数,东西朝向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5。而房屋的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2比值计算。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 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若在山墙开启窗洞,则其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7倍。

二维点的分布均匀性如何度量

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f(x)=(1/√2πσ)e^(-(x-μ)/2σ),称X服从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

求联合分布律公式:P(X=0)=1/4。联合分布函数(jointdistributionfunction)亦称多维分布函数,随机向量的分布函数,以二维情形为例,若(X,Y)是二维随机向量,x、y是任意两个实数,则称二元函数。

按照二维均匀分布的定义,(X,Y)的联合分布密度f(x,y)=1/SD=2,(x,y)∈D、f(x,y)=0,(x,y)D。又,X、Y的边缘分布密度函数分别为,fX(x)=∫(1-x,1)f(x,y)dy=2x,0x1;fX(x)=0,x为其它。fY(y)=∫(1-y,1)f(x,y)dx=2y,0y1;fY(y=0,y为其它。

画出图形,对x积分得到fY(y),画一条水平线交圆于2点,其横坐标分别是-√R^2-y^2,√R^2-y^2,也就是积分上下限。对y积分可得到fX(x).同理画一条垂直线交圆于2点,纵坐标分别是-√R^2-x^2,√R^2-x^2,得到积分上下限。

平面薄面片的密度是常数吗?

1、不为常数。均匀物体密度不为常数。因为形状是均匀薄片的物体,有些只是形状相同,密度不一定每个节点都是均匀密度,因此不能为常数。

2、薄片占有平面区域D,面密度函数为ρ=ρ(x,y),则重心坐标:当质量均匀分布即ρ=ρ(x,y)为常数时,重心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A为薄片D的面积 空间区域的重心,相应改成体密度函数ρ=ρ(x,y,z),三重积分即可,当质量均匀分布即ρ=ρ(x,y,z)为常数时,面积A改为体积V。

3、首先注意转动惯量的定义,是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只要理解了薄片质点元到y=-1的距离是y+1就好办了,注意不要与对x轴的转动惯量搞混了,此时距离是y!对x轴其实就是对y=0的转动惯量,理解这点了就好理解被积函数为何是(y+1)^2。

4、常数,指规定的数量与数字,比如一克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毫升。密度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是常数。

高等数学点密度

分为一个个薄片以后,拿出一个薄片高dx来说,用圆环细分薄片,宽度dr,则每个圆环中的点到x轴的点密度一样r^2,则一个薄片的质量是dm=ρV=(r^2)*(2πrdrdx)。m=∫1到4dx∫0到根号x(r^2)*2πrdr=∫1到4 πr^4 dx。

如果X~N(μ,δ) ,则其密度函数f(x)=Ce^[-(x-μ)/(2δ)],其中C=1/[δ√(2π)],有∫(-∞,∞)f(x)dx=1。∴∫(-∞,∞)e^[-(x-μ)/(2δ)]dx=1/C①。

因为F=kq1q2/r^2 E=F/q 所以E=kq/r^2 因为U=Ed d和r都是距离 所以U=kq/r 取无穷远为0等势面 由W=qU 因为F=kq1q2/r^2 随r变化F是变力,不能用W=Fr计算功,所以用微积分推导。

然后我们要明确一下,这个图可以看作俯视图,也就是说重力的方向是指向纸面向里的,举个例子转动门的时候力矩的大小是推门的力在与门的方向垂直的分量乘推力作用在门上的点到转轴的距离,这个力矩的作用使得门发生转动。

在数学中要证明一个定理,必须是从条件和已有的数学公式出发,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方法导出结论。 ( 3 )广泛的应用性 高等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加密控制网的布设

1、加密控制点的常用方法:闭合导线点,然后平差。为了便于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或附合路线。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的水准点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和便于实测,并埋设永久性标志。

2、施工高程控制网布设的步骤如下:确定水准基点;确定水准路线;加密水准点;测量水准高程;分析处理数据。确定水准基点:在选择水准基点时,需要考虑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通常,水准基点应设置在稳固、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例如基础牢固的建筑物上或岩壁上。

3、首级地籍控制网布设—加密控制网布设(每KM2不少于10点)—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100-400点)地籍平面控制网方法: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和边角混合网。点名及点号:A、B:二线导线点;C、D二级图根点;E支导线点。如A12。测定界址点 是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

4、一)施工控制网是在施工期间为测设工程建筑物服务的,其布设应根据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图,结合场区的条件统一考虑。(二)布设施工控制网时,既要考虑建筑工地的整体要求(绝对精度),又要考虑建筑物的局部要求(相对精度)。

5、三角测量法: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均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度,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度。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型网或插点等形式。各等级的插点宜采用加强图布设。

6、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上,通过测量角度或者距离来确定未知点。已知条件A、B两点坐标分别为(xA,yA)、(xB,yB),求p点的坐标。

平面点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