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在98℃时密度最大(9997kg/m^3,近似计算中常取1000kg/m^3)。固态水(冰)的密度(918kg/m^3)比液态水的密度(9984kg/m^3)小,所以冰能漂浮在水面上。水结冰时,体积略有增加。
标准状况下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水的密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值,温度低的时候比温度高的时候密度要大。水的化学式为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
一般水的密度1000kg/m,1吨=1000kg,体积为1000kg/1000kg/m=1m=1000升。水的密度在982℃时最大,为1000kg/m3,温度高于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1、原材料体积V,所吸水的体积等于(M2-M)/P,从而,吸水率为(M2-M)/PV。当然,前提是材料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2、体积吸水率计算公式:W质=W体·ρ0。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常用吸水率表示。用材料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表示的吸水率称质量吸水率,以Wm表示;而材料吸入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比称为体积吸水率,以Wv表示。是表示物体在正常大气压下吸水程度的物理量,用百分率来表示。
3、根据我国砂,石情况统计:我国石子的表观密度平均为2680kg/m3,最大值为3150kg/m3,最小为2500kg/m3;砂子的表观密度平均shu为2660kg/m3,最大为2800kg/m3最小为2050kg/m3。表观密度是指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
4、质量吸水率描述的是自然饱和状态下孔隙中水的质量与材料干重的比例。开口孔隙率则是开口孔隙体积与颗粒及其所有孔隙体积(包括开口和闭口)的比率。闭口孔隙率则是闭口孔隙体积占颗粒总孔隙体积的比例。体积吸水率涉及材料吸水饱和后所吸收水分体积占干燥材料体积的百分数。
一般来讲,20滴水约1毫升,1滴水0.05克,0.00278mol,67×10^21个水分子。
水的分子式是H20,原子量是18,...天哪,我居然也不记得怎么算了。。对不起。
滴水,20a个水分子,质量为1g,水是18g/mol,就是说1g水(1/18)mol,有20a个水分子,1mol水360a个水分子。
设在Δt时间内,从水枪射出的水的的质量为Δm ,Δm=ρsv·Δt 则Δm在Δt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ΔP=Δm (0-V)=-ρsv2Δt.设F为水对煤层的冲力,则F`为煤层对水的反冲力。以F`方向对正方向。
[例3] 高压采煤水枪出水口的截面积为S,水的射速为v,射到煤层上后,水速度为零。若水的密度为ρ,求水对煤层的冲力。
解:设水管单位时间内喷出体积为v(也就是流量)的水,那么dt时间内喷出水的质量就为vρdt,而这些水喷出的速度自然是v/S,水原先在竖直方向是没有动量的,所以这些水的动量改变量就是vρdt/S,方向竖直向下。
v=s/t =137(km)/5(h) =93(km/h)93(km/h)=93/6=24(m/s)答 这列火车的平均速度是93千米每小时 24米每秒位于水平位置的桌面面积为200cm的桌子上,放有一底面积为50cm,重100N正方体的木块,求木块对桌子的压强。
当木板不固定时,最终木块和木板会相对静止,以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由动量定理可知,mV0=(M+m)V,计算得二者的速度为V=mV0/(M+m),木块从V0下降到V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umg,加速度为ug,用时为t,则V=V0-ugt,t=MV0/(M+m)ug,所以AC正确。
隔离选择恰当微元(空间元、时间元)作为突破整体研究的对象。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一小块面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1、升是4斤。升是容量单位也就是体积,不是重量单位,需要知道该物质的密度才能知道准确的重量,2L是两升,如果是水就是2kg4斤。升的容积单位,近是重量单位,原则不可转换。不同密度的液体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水的话。一升的相当于1000毫升相当于1000克相当于2斤。2升就4斤了。
2、以水为例,2升水的重量为4斤。升是体积单位,斤是重量单位,因为两者的单位不同,所以是无法直接进行换算的。不过重量可以通过密度和体积来计算,计算公式为:重量=密度乘以体积。
3、斤。升是容量单位也就是体积,不是重量单位,需要知道该物质的密度才能知道准确的重量,2L是两升,如果是水就是2kg4斤。升的容积单位,近是重量单位,原则不可转换。不同密度的液体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水的话。一升的相当于1000毫升相当于1000克相当于2斤。2升就4斤了。
4、根据重量换算得知,容积单位有升,毫升,重量单位有千克,克,公斤,斤,1升等于1千克,1公斤等于1千克,所以1升就等于1公斤,1公斤还等于2斤,所以1升就等于2斤,那么两升就等于4斤。升是体积单位,斤是质量单位,因为两者的单位不同,所以是无法直接进行换算的。
注浆水泥用量的计算公式是:水泥用量 = 桩长 × 桩的截面积 × 水泥掺量 × 土的容重。
水泥量计算 根据孔隙比求每根注浆花管注浆体内水泥浆用量 孔隙比:e=孔隙体积/固体颗粒体积,对于工程松散的新近回填土e=2。由此求得每根花管注浆体内水泥浆的体积为:V水泥浆=×2=0.59m3/根。求每根花管水泥用量:W花管=2T/m3×0.59m3/根=18T/根。
注浆比例中的“水泥:粉煤灰:水 = 1:2:2”比重计算方法如下:假设注浆总量为V(单位可以是立方米或升等),这是注浆实际需使用的浆液总量。
计算方法如下:若水和水泥的质量比是a:1,浆液m kg,则水泥量为:m*a/(a+1) kg。如果水和水泥的质量比是a:1,浆液n L,密度b g/cm3,则水泥量为:n*b*a/(a+1) kg。
水泥用量计算基础 水灰比的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水灰比,即水与水泥重量的比例,一般设定在0.45至0之间。例如,当设计给出水灰比K为0.5,意味着水与水泥的重量比为1:1。若水的密度为1吨/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水泥浆中水泥的用量就是1吨除以0.5,即2吨。
与此相应的Q单位应为L,若去掉1000,则Q单位为m3。具体到底怎么计算确定,既与土质情况有关,又与注浆的目的有关。至于水泥用量的计算,与浆液的配比方式有关,是纯水泥浆,还是掺入外加剂,或掺入黏土,或掺入粉煤灰,等等。可以参考《地基处理》书籍,同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