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密度大约是ρ=3Mc^2/8πGM

1、其极限质量大约也为太阳质量的一倍或二倍,但是其体积甚至比白矮星还小得多。这些恒星是由中子和质子之间,而不是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所以它们被叫做中子星。它们的半径只有10英里左右,密度为每立方英寸几亿吨。在中子星被第一次预言时,并没有任何方法去观察它,很久以后它们才被观察到。

2、可以说,黑洞的发现使我们人类对宇宙,外太空的 探索 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黑洞作为宇宙中的一种天体,其密度是非常大的,其平均密度可达3Mc∧2/8πGM,就拿我们地球上任一物质的密度与之之相比,都是比不了的。

3、据科技资料介绍:质量和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达5×10^19 kg/m^不同黑洞质量,密度都不同。正确请采纳!请给我一份答题的动力。

4、在现代科学观念当中认为宇宙在最初始的时候的形态就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而这一点的密度是非常高的,它造就了如今宇宙中所知的一切。说到黑洞,很多人都知道黑洞的密度是十分大的,就目前地球上的物质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能够跟黑洞在密度方面硬碰。

超大质量黑洞的密度为何比水的密度还要低

黑洞的平均密度之所以会那么低,是因为黑洞大部分是由空间构成的,因此黑洞的平均密度低得惊人。

这是因为史瓦西半径是与其质量成正比,而密度则是与体积成反比。由于球体(如非旋转黑洞的视界)的体积是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而质量差不多以直线增长,体积的增长率则会更大。故此,密度会随黑洞半径的增长而减少。在视界附近的潮汐力会明显的较弱。

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但其直径达到约4000万公里。因此,其密度相对较低,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公斤,这比水的密度高出一千倍。宇宙中存在一种称为类星体的天体,其中心的黑洞非常巨大,个别甚至超过一百亿倍太阳质量。一些大型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也与这类黑洞相近。

对于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可能存在的量子黑洞和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物质被极度压缩,以我们目前尚无法理解的形式存在,其致密度超过了10^14克/立方厘米(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其中存在另一个宇宙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但一个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密度就可能比水的密度还要小。

第一,回答楼主问题,黑洞的密度可能比地球中心致密几亿倍,也可能比水还稀薄。黑洞中心叫做【奇点】,【奇点】质量不一,但体积为0,所以【奇点】密度无限大。但是黑洞的密度取决于黑洞质量和【黑洞体积】黑洞质量小如原子,大如星系。

黑洞质量非常大,那么它的密度是多少呢?

1、黑洞,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或达百亿吨),所以比太阳大10到20倍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都会变成中子星。

2、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430万倍,但其直径接近5000万公里,这意味着它能够包含远超过43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这再次表明了质量与黑洞密度的关系。 黑洞密度的不确定性 目前,关于黑洞的密度,科学界尚无定论。

3、总的来说从理论上来讲 由于黑洞有辐射,所以可以推测黑洞也是有寿命的和太阳质量一样的黑洞需要用大约10年来蒸发0.0000001%的质量。也就是说 比太阳大5倍质量的黑洞需要大约35亿年才有可能蒸发。

4、不同的黑洞密度不完全相同的。不过,天体达到一定标准后后,才能属于黑洞。据科技资料介绍:质量和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达5×10^19 kg/m^3。

5、不同的黑洞密度不完全相同的。不过,天体达到一定标准后后,才能属于黑洞。质量和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达5×10^19 千克/立方米。用第二宇宙速度的那个推导方法计算黑洞。

6、那么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平均密度为1x10^15千克/立方千米,即1x10^6千克/立方米。大约是水的密度的1100倍。其实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黑洞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低。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大约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5亿倍,经过计算发现,该黑洞的平均密度甚至比水还要低。

黑洞一立方厘米多少吨?

因此,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重量约为1克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02e+23)再除以1立方飞米,乘以1立方厘米,结果是大约10亿吨。 所以,中子星每立方厘米的质量高达上百亿吨。 有关黑洞的理论,经典描述中只有奇点处的物质密度被认为是无穷大,但在小尺度上,经典理论是不适用的。

黑洞,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或达百亿吨),所以比太阳大10到20倍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都会变成中子星。

黑洞的密度极高,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密度与原子核相当,即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可达百亿吨),因此,质量为太阳10至20倍的恒星,在经历超新星爆发后,可能会变成中子星。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但其直径达到约4000万公里。

宇宙中的某些天体,如中子星和白矮星,具有极高的密度。例如,白矮星的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吨,而中子星的密度则在每立方厘米8000万至20亿吨之间。尽管这些密度巨大,但它们仍然存在一个明确的密度上限。 黑洞密度的难题 黑洞的密度问题令科学家们颇感困惑。

黑洞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面积,而在于其质量。一个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18×10^21吨。 为了对比,金星的质量大约是84×10^21吨,这使得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与金星的质量相当。 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0.82倍,因此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81至0.82倍。

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3次方克/立方厘米,脉冲星的密度更是高达10的15次方克/立方厘米。即1立方厘米的这种物质的质量为10亿吨.,质量和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达5×10的16次方克/立方厘米。在它里面取小米粒大的一小块物质,要用几万艘万吨轮船才拖得动。而质量更小的黑洞密度就更大了。

黑洞质量有多大

1、科学家预测的最小黑洞质量为普朗克质量,大约是27毫克。由于霍金辐射的效应,这样的微型黑洞存在的时间极短。例如,一个质量为5克的小黑洞会在10^-23秒内蒸发,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约450太焦耳的能量,这相当于10万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

2、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黑洞。它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000亿倍,事件视界大约有6000亿公里,这个尺寸甚至比一些星系还要大。环绕它一周需要72天的时间,并且它的尺寸和质量还在持续增长,每年至少吞噬相当于60个太阳的物质。

3、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通常是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倍,有些甚至可能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亿倍。 超大质量黑洞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黑洞类型,它们的质量可以是太阳的数百亿倍。

4、迄今为止一直认为,这黑洞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260万倍,但是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一架2米口径Kueyen望远镜进行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黑洞的质量还要更大些:其质量为320万~400万倍太阳质量。

5、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被称作人马座A*,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30万倍。这个黑洞的半径大约为2200万千米,即0.147天文单位,相当于太阳和地球平均距离的七分之一。天文学家发现人马座A*是一个无线电源,这是由一些气体和尘埃在落向这个黑洞的过程中被加热所产生的。

中央黑洞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