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对吡啶的需求强劲,推动了产业链的繁荣。吡啶作为第四代农药的关键成分,在除草剂领域,特别是氯代吡啶类,因其高效低毒而备受关注。据统计,含有吡啶环的农药种类丰富,包括了百草枯、毒死蜱等传统产品,以及吡虫啉、啶虫脒等广泛应用的主流农药,还有氟啶胺、氟草烟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
国内吡啶产业的领军企业红太阳,凭借其在吡啶碱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中国市场带来了重要影响。自1998年开始自主研发,红太阳成功打破了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吡啶碱产业化合成的农药内资企业。
要看什么产品,一般制药厂的原料也并非GMP产品,比如常见的乙醇,乙二醇,苯,甲苯,等等。那些产品不可能有GMP证书的,但是如果你的产品是制药用的中间产品,比如肉桂醇,甲基吡啶,烟酸胺等,那些产品仍然要GMP证书。
红太阳集团是一家专注于绿色生命科学产业的多元化企业,由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和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
简介: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00052SZ)是一家致力于绿色生命科学产业的以环保新农药为主业,以农资连锁、国际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集科研、制造、国际国内市场等上下游一体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上市公司。
-甲基吡啶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合成法和从煤焦化副产品中回收制得两种。其中,通过乙醛与氨的反应为主要途径,生成的产物中包含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氨加热至450℃,然后与气化后的乙醛混合,通过装有硅酸铝催化剂的流化反应塔,反应温度控制在410-430℃。
由合成法和煤焦化副产中回收制得。由乙醛与氨反应,主要生成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化学性质和吡啶相似。有碱性,能和无机酸、有机酸生成盐。与无机盐类、卤代烷等也能形成加成化合物。加氢时生成4-甲基哌啶。氧化时生成异菸酸。在脱水剂存在下与苯甲醛缩合,生成苯亚甲基衍生物。有毒,大鼠经口LD501.3g/kg。防护方法参见吡啶。
因为吡啶盐带有正电荷,是一个极性很大的物质,它可溶于水,而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很小,因此可以析出。
一氨基吡啶 99% 日本的价格为4700元/t,包装为150g/桶。2-乙烯基吡啶 99% 日本的价格为43000元/t,包装为200kg/桶。2-氨基吡啶 99% 印度的价格为43600元/t,包装为150kg/桶。2-氨基-3-羟基吡啶 99% 印度的价格为467000元/t,包装为200kg/桶。
1、药品名称:复方氯解磷定注射液 该药物的通用名为复方氯解磷定注射液,历史上曾被称为解磷注射液。其英文名称是Compound Pralidoxime Chloride Injection,对应的汉语拼音是Fufang Lüjielinding Zhusheye。复方氯解磷定注射液是一种复合制剂,每支药剂中含有主要成分氯解磷定,其剂量为0.4克。
2、它的化学名称为C7H9ON2CL,拥有黄白色结晶性粉末的物理形态,无特殊气味。氯解磷定的溶解性极强,能在水中迅速溶解,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几乎不溶于氯仿或乙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87%的水溶液具有等渗特性。
3、[药品名]氯解磷定[英文名]Pvraloximi Chloridum氯解磷定分子式[别名]氯化派姆、氯磷定、PraHdoximeMethytchloride、2一PAM—Cl、Portopam[分子式]C7H9ON2CL[性状]为黄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2.87%水溶液为等渗液。
4、规格 注射液:0.25g(2ml)、0.5g(ml)。5 氯磷定中毒 氯磷定作用与碘解磷定相同,主要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对敌百虫,敌敌畏疗效差,对乐果和马拉硫磷疗效可疑或无效。
5、氯解磷定注射液是一种肟类化合物,其季铵基团可以结合已失去活力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的阳离子部位。亲核性基团则能够直接与胆碱酯酶的磷酸化基团结合,并共同脱离胆碱酯酶,使其恢复原态,重新展现活力。然而,对于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超过36小时的“老化”胆碱酯酶,其复活作用效果不佳。
6、你好,氯解磷定注射液主要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科。一般中毒时,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0.5~1g;严重中毒1~5g。以后根据临床病情和血胆碱酯酶水平,每5~2小时可重复1~3次。静脉滴注方法和用药天数可参见碘解磷定。
首先,将2-甲基吡啶与氯甲烷通过反应合成2-甲基吡啶氯甲烷盐,这是整个过程的初始步骤。这个反应将甲基吡啶的氨基与氯甲烷结合,形成其盐形式。接着,将得到的盐与亚硝酸乙酯进行亚硝化反应,目的是生成氯解磷定钠盐。这个步骤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实现的,其产物是后续步骤的重要中间体。
日军侵华期间所使用的毒气弹种类有:芥子气、路易氏气、二苯氰胂、光气、二苯基乙二酮和苯氯乙酮。芥子气为糜烂性毒剂,对眼、呼吸道和皮肤都有作用。目前没有没有很好的解毒办法。糜烂性毒剂的一种,会令人体的皮肤腐烂,如不作防护及作及时治疗,最后因呼吸道、皮肤腐烂而死。
日军在中国使用毒气的种类,一般是催泪性的苯氯乙酮,呕吐性的联苯氯化胂和联苯硝化胂,糜烂性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还有窒息性的光气、氯化甲基吡啶和氰酸气。所谓“红色”指的是窒息性毒气,“黄色”指的是起疱性(糜烂性)毒气。
热心网友 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等,共8种标准毒气。而日军使用的的化学战武器则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主要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钢瓶等等。
年至1937年间,日本陆军陆续研制出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苯基氰化砒素、溴化苯基、氯化乙酮等多种性能的毒气,并完成了一大批毒气武器的制式化,如各种毒气筒、炮用毒气弹、毒气炸弹及装甲车毒剂撒布器、飞机毒剂撒布器等。迄至1936年前后,日本的毒气武器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年9月7日—10日侵华日军进行的一次发射芥子气毒弹实验:当时,日军向3个地点发射芥子气(糜烂性毒气,化学成分是二氯二乙硫醚)弹,每个地点都放置了着装防护面具及防护环境各不相同的一组活人。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746万发毒气弹,几乎研制并装备了所有类型的毒气,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等。日军的毒气兵器种类繁多,包括毒气航弹、炮弹、毒气筒等。瓦斯部队成为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则是日军的必备装备。日军进行毒气战的部队有三种:野战瓦斯部队、迫击大队和步兵临时发烟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