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密度有多大?

黑洞的密度极高,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密度与原子核相当,即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可达百亿吨),因此,质量为太阳10至20倍的恒星,在经历超新星爆发后,可能会变成中子星。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但其直径达到约4000万公里。

黑洞,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或达百亿吨),所以比太阳大10到20倍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都会变成中子星。

举的例子:观测到银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其质量为40亿个太阳,其直径为2400万公里,计算出其平均密度为:099×10^3kg/cm^3。是水的密度的1000倍多一点,也没有大到异乎寻常的程度。

一颗恒星的终止状态通常是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变成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黑洞是由极度密集的物质聚集而成,其密度至少达到了10的14次方克/立方厘米。因此,密度越大的物质聚集,越容易形成黑洞。相反,密度越小的物质不容易形成黑洞。另外,黑洞的形成还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对于质量为太阳3倍的理论最小恒星级黑洞,其平均密度可达2×10^18千克/立方米。定义和形成 黑洞是由质量非常庞大的恒星坍缩而成的天体,它的重力场极为强大,连光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形成通常由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燃烧尽时,其自身的引力无法抵抗内部衰变所引起的坍缩而形成。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质状态是什么。它的密度是多少?

已知地球的密度为:u=3·34*10^6 千克/立方米,代如上式得:R=6·94*10^9 米 也就是说:当象地球这样密度的物质,只要堆积成一个半径为七百万公里的球体(比太阳半径大不到11倍),其表面将使光无法逃逸。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 应该是黑洞的奇点,密度趋于正无穷大。!其次应该是中子星的密度 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

宇宙中中子星密度最大。地球上锇的密度最大。

至于宇宙中密度最高的物质,目前普遍认为黑洞的密度是最大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宇宙的整个历史,那么宇宙诞生之初的奇点可能拥有最大的密度。奇点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一个极端状态,它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也无限高。总的来说,虽然宇宙中的密度现象极为复杂,但我们仍然相信密度是有极限的。

密度最大的元素是锇,其密度高达259吨/立方米,远超其他元素。 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即1吨,这是一个相对容易记忆的密度值。 在地球上,元素的密度极限为锇,而地核的密度大约为7吨/立方米,仅略高于锇。 太阳中心的物质密度约为150吨/立方米,大约是锇密度的7倍。

质量和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达5×10的16次方克/立方厘米,在它里面取小米粒大的一小块物质,要用几万艘万吨轮船才拖得动。而质量更小的黑洞密度就更大了。奇点的密度最大。实际上就是宇宙创生时所处的状态。普朗克密度等于10*94g/cm*3。

黑洞质量有多大

1、超大质量黑洞:质量在太阳质量的几百万倍到170亿倍之间,到目前,科学家已经在所有的已知星系中心(包括银河系)发现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中等质量黑洞:质量在100到100万倍的太阳质量之间,恒星级黑洞:质量在3-100倍的太阳质量之间。这种黑洞通常是由大质量的恒星在演化周期的尽头发生引力坍塌后才形成。

2、黑洞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面积,而在于其质量。一个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18×10^21吨。 为了对比,金星的质量大约是84×10^21吨,这使得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与金星的质量相当。 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0.82倍,因此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81至0.82倍。

3、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就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大约是400万个太阳的质量。尽管这个质量在其他黑洞面前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天体。 在距离地球7亿光年的霍尔姆15A星系团中,存在一个质量相当于400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这种质量的巨大差异,凸显了黑洞的恐怖之处。

黑洞的平均密度最小是多少

对于质量为太阳3倍的理论最小恒星级黑洞,其平均密度可达2×10^18千克/立方米。定义和形成 黑洞是由质量非常庞大的恒星坍缩而成的天体,它的重力场极为强大,连光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形成通常由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燃烧尽时,其自身的引力无法抵抗内部衰变所引起的坍缩而形成。

没有人知道黑洞的密度,黑洞是否存在都是个未知数。黑洞只是一个假说而已,纯粹空想的假说,没有任何依据。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中(白矮星)密度最低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密度越小越容易形成黑洞还是密度越大

答案:密度越大越容易形成黑洞。解释:一颗恒星的终止状态通常是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变成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黑洞是由极度密集的物质聚集而成,其密度至少达到了10的14次方克/立方厘米。因此,密度越大的物质聚集,越容易形成黑洞。相反,密度越小的物质不容易形成黑洞。另外,黑洞的形成还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但很明显这条公式里,黑洞的质量跟密度并不成正比,而是跟半径成正比,而半径的三次方才是与密度成正比。因此,黑洞的密度并不是恒定的,也不是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而是刚好相反,黑洞的质量越大,密度反而越小。不过这里得到的密度并不是真正的密度,而是平均密度。

你要弄清楚黑洞的密度和奇点的密度是两码事。的确黑洞越大,密度越小。但奇点的密度适中保持无限大。黑洞那一片漆黑的边缘叫做事件视界。而黑洞越大密度越小的原因也不是中和。

理论上,任何尺度的黑洞都可能形成。而各种尺度的黑洞,所要求的平均密度是不同的。尺度越大,所要求的平均密度越小。黑洞的形成,使周围时空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方程的史瓦西解,这种改变是在r=2GM/c^2处开始显现。

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质是什么?

1、这一物质起就是奇点,当然这里所指的奇点自然不是黑洞内部当中所形成的奇点,是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所形成的一个形态。在现代科学观念当中认为宇宙在最初始的时候的形态就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而这一点的密度是非常高的,它造就了如今宇宙中所知的一切。

2、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质了。当然黑洞的密度主要集中在其中心奇点上。那个奇点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而是一个超越了我们四维时空的超时空状态,被认为体积无限小。既然这个体积无限小,也就是不知道有多小。

3、不会有比黑洞更大的物质。谈到黑洞,可能很多对宇宙感兴趣的朋友就会瞬间谈之变色。黑洞可以说是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第一大冷血杀手,也是第一大巨无霸。

4、比黑洞更大的是“心”,“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在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中提及过“白洞”“白洞”是基于黑洞理论中物质无法逃逸出“黑洞”这一原理对物质的去向做出的理论猜测。

5、黑洞的中心就是奇点,不要说奇点的质量比黑洞大,奇点是属于黑洞的。而且奇点也不是宇宙的原点,宇宙中有多个黑洞,也有多个奇点。理论上讲,黑洞是一个体积趋于0,质量趋于无限大的一种天体。目前我认为黑洞的密度是最大的。

6、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是金属锇,饿的密度为26×103kg/m宇宙中质量和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达5×1019 kg/m3,而质量更小的黑洞密度就更大了.它有光也不能逃脱的引力。

黑洞物质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