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发生于DNA的CpG island (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那段DNA就可以和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相结合。结合后DNA链发生高度的紧密排列,其他转录因子,RNA合成酶都无法再结合了,所以这段DNA的基因就无法得到表达了。
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比如:甲基化会促使异染色质化,DNA构象改变(如Z型-B型之间的转变)。
基因表达调控:DNA甲基化可以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
【答案】:A 胞嘧啶水解脱氨基产生尿嘧啶,而尿嘧啶不是正常DA中存在的碱基,易于被发现修复。
由BER酶介导生成以及源自脱嘧啶和脱嘌呤作用的DNA AP位点,可被AP-内切酶1(APE1)修复。APE1能够切割AP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链的5位置。这样DNA链就出现了一个3-羟基基团与一个5-碱性脱氧核糖磷酸基团。
可以。(1)DNA甲基化导致CpG的缺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CG碱基的含量只有1/300-1/200,远远低于预想中的1/16,这是因为DNA甲基化造成的。
DNA合成时消耗NADPH合成胸腺嘧啶,可与胞嘧啶脱氨形成的尿嘧啶相区别,提高复制的忠实性。RNA是不修复的,所以采用“廉价”的尿嘧啶;(3)切除修复不需光照,也称暗修复。大肠杆菌中有UvrABC系统,可切除修复嘧啶二聚体。
1、腺嘌呤字母为A,胸腺嘧啶字母为T,鸟嘌呤字母为G,胞嘧啶字母为C。腺嘌呤(A,AdenIne),又称6-氨基嘌呤,是组成DNA和RNA分子的四种核碱基的一种。腺嘌呤是一种含氮杂环衍生物,核酸的组成成分。
2、尿嘧啶:U 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相当于DNA中的胸腺嘧啶(T)。是组成RNA四种构成的碱基之一。在DNA的转录时取代 DNA 中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尿嘧啶甲基化即得胸腺嘧啶 (T)。
3、简单记忆方法:G,鸟嘌呤,G像一只鸟;T,胸腺嘧啶,T像一个人的躯干和肩膀;C,胞嘧啶,细胞Cell第一个字母就是C;A,腺嘌呤,A长的像乳腺;U,尿嘧啶,像一只尿壶。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按照表型效应,突变型可以区分为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以及致死突变型等。这样的区分并不涉及突变的本质,而且也不严格。
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genemutation)。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胸腺嘧啶(2,4-二羟基(酮基)-5-甲基嘧啶): C5H6N2O2 欢迎追问,望采纳。
2、DNA中含有4种核苷酸,是因为DNA分子中每个核苷酸都由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含氮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3、第一个位置是AA,称之为纯合基因,来自父亲的和来自母亲的是一样的;AC和AG表明来自父亲和来自母亲的是不同的。
4、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 )。
5、DNA[2]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 脱氧腺苷)、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 脱氧胸苷)、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 脱氧胞苷)、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 脱氧鸟苷)。
6、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由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G)、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T)、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四种核苷酸组成.嘧啶和嘌呤指碱基种类;脱氧二字是指出与组成RNA的核苷酸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