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氯化铜还能催化烷基和芳基磺酰氯对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如苯磺酰氯与烯烃在氯化铜和碱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烯基砜 (式12),苯磺酰氯与苯乙炔在氯化铜和不同添加剂作用下得到顺式或反式β-氯乙烯基砜的反应 (式13)。
2、氯化铜能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对芳基偶氮烯烃的1,4-加成反应,得到相应的吡咯衍生物(式6)。此外,氯化铜还能催化水、醇和芳香胺对芳基偶氮烯烃的加成反应(式7)。
3、氯化铜不是沉淀,溶液为绿色,氯化铜稀溶液是蓝色,离子为绿色,固体为蓝色,无水氯化铜呈棕黄色,氯化亚铜是沉淀,微溶于水。
4、氯化铜什么颜色:氯化铜最初是黄棕色,溶液是绿色的,稀溶液则是蓝色的。
5、氯化铜有毒,溶液为绿色(有时称蓝绿色),氯化铜稀溶液是蓝色,离子为绿色,固体为绿色,无水氯化铜呈棕黄色,常以(CuCl2)n的形式存在。
6、氯化铜不是纯净物。氯化铜,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Cl2,氯化铜是共价化合物,为平面链状。
1、也能用别的路线,比如苯和甲醛、盐酸发生Blanc反应得到苄基氯,然后和乙醇钠脱质子的丙二酸二乙酯反应,得到苄基丙二酸二乙酯。水解这个酯,同时发生脱羧得到3-苯基丙酸,然后用氢化铝锂还原,同样得到3-苯基-1-丙醇。
如果是一个分子内同时含有-COOH和-OH 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分子内酯化或者多分子互相酯化而成环,同样的可以发生在-NH2与-COOH之间,成肽。
及-COOC-而所谓的成环就是两个物质本身都含有羧基和羟基,或者是二元的酸和纯才能成环了。
可以,就是环丙烷。熔点-126℃。沸点-33℃。在0.4~0.6兆帕(4~6大气压)下可液化。稍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3%(体积)。
② 加成两个分子H 2(或Br 2)含有一个参键或两个双键; ③ 加成三分子H 2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 ④ 一个双键相当于一个环。 符合一定碳氢比(物质的量比)的有机物: C :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正确的反应方程式为:nHOOC-COOH+nHO-CHCH-OH==HO-[-OC-COO-CHCH-O-]n-H+(2n-1)HO。
如果考虑有机物大多可以视为烃的衍生物,而烃类是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比较稳定,所以有更充足的条件产生衍生物。就是因为烃类比较稳定,稳定就会产生积累,量足够了在随机条件下才有条件产生复杂衍生物。

环丙甲基酮的制备:1)环丙甲基溴制备格氏试剂,与甲醛反应。2)所得的醇再氧化,得目标产物。
亲核重排反应( nucleophilic rearrangement reaction)又称“缺电子重排”属重排反应(rearrangement reaction )的一种,指基团以富电子的形式迁移到缺电子中心的重排反应。常见的亲核重排是1,2-重排。
在NaOH/KOH的催化下,炔烃发生碳负离子机理的重排,其中经历一个聚集二烯中间体。三键能在碳链上自由移动。不过三键在中间的炔烃热力学上更加稳定,所以平衡趋于生成链中炔烃。
甲基越多,推电子能力越强,中心碳原子上的正电荷越底,整体正电荷更加分散,因此能量较低,即稳定。碳负离子则相反,需要吸电子基帮助分散中心碳原子的负电荷分布。
碳正离子可能发生重排反应,从不太稳定的结构,以同样稳定或较稳定的人与速率常数超过10/秒。这一事实复杂的合成途径许多化合物。
但是由于另一个羰基的影响,四面体一侧的苯基以碳负离子的形式离去并同时进攻羰基,发生1,2-重排。
拜耳-维利格氧化重排反应(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rearrangement)是过氧酸将酮氧化成酯的氧化反应,反应中发生亲核重排,反应中常用的过氧酸为过氧乙酸、过氧三氟乙酸、过氧化苯甲酸、3-氯代过氧化苯甲酸、过氧硫酸等。
在过氧试剂的存在下,醛和酮被氧化生成酯或内酯的反应被称为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
拜耳-维立格氧化重排反应(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反应)是酮在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羧酸等)氧化下,在羰基和一个邻近烃基之间引入一个氧原子,得到相应的酯的化学反应。醛可以进行同样的反应,氧化的产物是相应的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