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天然岩石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常常表现为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在分析判别岩石的热物理性质时岩石的物理性质是基础。 (1)比重:岩石的固体颗粒重量与其同体积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比重(Δ)。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1.重量 岩石的重量是岩石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一般用比重和重度两个指标表示。岩石的比重是岩石固体(不包括孔隙)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固体颗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重量的比。
岩石的热导率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和固体颗粒间的介质如空气、水、石油等的绝热性质。27℃时空气的热导率为0.03瓦/米·度;0℃时的水为0.56瓦/米·度;冰为23瓦/米·度;石油为0.14瓦/米·度。

1、区域重力的总体趋势是以低负异常为突出特征,异常平缓,梯度低,大部分异常呈环形或椭圆形,西部呈椭圆-条带状,在总体低负异常背景上,局部出现小范围低负异常跳跃场,一般与该区发育的燕山-喜马拉雅期含铜斑岩体或火山岩相关。
2、正负异常轴向均呈南北向展布为最大特征。 白音套海—金厂沟梁一线以西赤峰市地区,以西拉木伦断裂带为界,航磁特征各具特点,进而划分为赤峰市地区北部磁场区和赤峰市地区南部磁场区。
3、区域重力场特征 区内区域重力场见图1-4,从图上可看出,区内布格重力场自北往南,自东往西逐渐减小,梯度变化呈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趋势,定性的反映了地壳厚度自北往南、自东往西变厚的特点。
4、区域重力场特征 安徽东南部地区为区域重力低区,重力梯度带为似橄榄状,异常总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宏观表现为中间相对高的椭环形重力低,区域场值变化约为-20×10-5~-35×10-5ms-2(图3-3-1)。
5、根据皖南磁异常具有宽大、缓变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反映地壳深部可能存在磁性相对稳定、具有相当规模的磁源层。
1、一般来讲,金属矿石具有较大的密度,其变化范围是5~0g/cm3;大部分非金属矿石的密度值较小,岩石的密度在2~5g/cm3之间(表3-3-1)。
2、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具有离子型或共价型结晶键密度为2到5克每厘米bai3极少数达5克每厘米。
3、大多数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具有离子型或共价型结晶键密度为2~5克/厘米3(极少数达5克/厘米3)。
4、岩石密度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表达式为:岩石密度=岩石质量÷岩石体积 岩石密度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示方法:(1)岩石密度 岩石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它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5、变质岩的密度取决于矿物组成。变质岩中孔隙度很小,一般为0.1%~3%,极少达到5%,岩石密度受孔隙影响很小,而受变质作用性质影响较大。
6、词目:岩石密度 英文:density of rock 释文:岩石的密度与岩石组成矿物及岩石的结构有关。按岩石含水状况不同而分岩石天然密度和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