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格蒙迪研制出一台极精细的超显微镜。利用这台超显微镜,人们可以观察到直径亿分之一米的任何微粒的形状。贝仑用席格蒙迪所发明的仪器做了试验,求证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阿伏伽德罗发现的。法国物理学家让·佩兰于1909年提出,把常数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量来纪念他。佩兰于1926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一大课题就是各种量度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方法。
年,他发现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即在标准状态(0℃,1个标准大气压,即01325×10^5Pa),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而与气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无关。它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又发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即,1mol的任何物质的分子数都约为023×10^23个分子。
就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正式发表科学原子论的第二年(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在研究各种气体在化学反应中体积变化的关系时发现,参加同一反应的各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其体积成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著名的气体化合体积实验定律,常称为盖-吕萨克定律。
宇宙生命论:认为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有现象支撑,但五实验验证。化学进化学说(解决了最初生命从何而来,有一定的实验支撑。是目前最为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通过漫长地化学途径进化而来。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过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目前,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的说法已经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并认为这个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世纪初,出现了生命起源于原始地表海洋的化学起源说,它的创始人是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巴林,他出版了许多论证这个学说的专著,阐述了生命由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的化学进化。
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化学起源。过程是地球上的生命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生命的起源是从无机物到原始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
认知:利用身边的事物或现象甚至是老师叙述的一些例子来帮助自己去充分认识它,对它产生兴趣。理解:用理解的方式去记忆公式、定理、试验等等。可以用形象思维等等巧妙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例如,什么是真空,可以这样去理解:真空就是真的空了,什么都没有了。
首先,要记牢密度的公式,加以转换和利用,其次,多做一些习题,学会举一反三,最后,再练习一些较难的题为中考做准备。我开始也学不好,但现在练得多了,运用的就灵活多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公式是p=m/v:就是单位面积所占的重量是多少。密度越大的东西它是很紧密的,所以1体积下的这种东西质量也就大,反过来说,在1体积的容积里放不同的东西,所放进去的质量越大,那么就证明其密度越大。
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体验对”如何鉴别物质“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kg.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