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方法:因为苯甲醇有羟基,在水中溶解性大,而乙苯是烃类烃,不溶于水。
分别滴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为对甲苯酚。剩下的两种分别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为苯甲醇,不褪色的为苯甲醚。先用Fe3+鉴别出对2113甲苯酚,显紫色。剩下三个。再用Na鉴定出苯甲醇,放出5261气泡。剩下两个。
取样,加入酸碱指示剂,石蕊:变红色,是苯甲酸,具有酸性,其余物质均不能使石蕊变红。
同分异构体的定义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之间互为同分异构体。 苯甲醇分子式与甲基苯酚分子式相同,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1、氯化锌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是结合氯离子生成[ZnCl4]2-或[ZnCl3]-配位离子,使得氢离子解离出来,增大酸性。所以只要酸性够强是可以反应的。
2、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苯与甲醛及氯化氢作用,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氯甲基取代。此反应叫氯甲基化反应。即第一步反应得到氯苄。第二步反应是FC烷基化。
3、氯甲基化反应:苯+甲醛+氯化锌生成苄氯PhCH2Cl。如果不加入氯化锌,加入其它不含氯离子的Lewis酸,生成苯甲醇PhCH2OH。
4、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
5、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Blanc氯甲基化,或氯甲基化)是无水氯化锌作用下芳香族化合物与甲醛和氯化氢作用生成氯甲基芳香化合物的反应。[1][2]该反应在化学工业和有机合成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1、氯甲基化反应:苯+甲醛+氯化锌生成苄氯PhCH2Cl。如果不加入氯化锌,加入其它不含氯离子的Lewis酸,生成苯甲醇PhCH2OH。
2、氯甲基化反应是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氯化氢作用,芳烃上的氢原子被氯甲基取代。此反应叫氯甲基化反应。
3、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有症状者给予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
4、苯+甲醛+HCl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苄氯,加镁粉得到苯基氯化镁(PhMgCl格氏试剂),再跟乙醛亲核进攻,水解得到1-苯基异丙醇。
1、溶于乙醇、乙醚。氯甲苯与氰化钠反应是HCl+NaOH=NaCl+H2O,4-氯甲苯,无色油状液体。反应可溶于乙醇、乙醚。
2、其制备方法可以用对氯甲苯、氯化硫酰与过氧化苯甲酰为催化剂进行氯化,反应温度85℃,反应搅拌2h,进行后处理可以得到对氯氯苄。
3、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有症状者给予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
4、028所述用重氮化反应将氨基取代的苯甲酸或酯转化为烷氧基或羟基取代的苯甲酸或酯,或如AU-A-12496/83所述,用Grignard反应条件将6-氯-2-甲氧基甲苯转化为3-甲氧基-2-甲基苯甲酸,但是仍需要以低成本和高纯度提供这类酸和腈。
5、有关芳基吡咯-3-腈专利报道比较多,国外公司一般采用2-对氯苯基甘氨酸为原料,三氟乙酸酐为三氟乙酰化剂,并关环成4-对氨基苯基-2-三氟甲基吡唑啉-5-酮,再与2-氯丙烯腈反应生成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
可以区别;若溴和碘较少,颜色就比较接近,不易区别。因此常再加入萃取剂苯或四氯化碳,萃取之后,颜色变化明显,容易确认。
与AgNO3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苯甲基氯 苯甲醛为苯的氢被醛基取代后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苯甲醛为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工业上最常为使用的芳香醛。
氯气溶解在四氯化碳和苯中的颜色均为淡黄绿色,在苯水中为黄绿色。溴溶解在四氯化碳和苯中的颜色均为 橙色 ;在苯水中为棕红色;碘溶解在在四氯化碳和苯中的颜色均为 紫红色,在苯水中接近黑色,红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