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羟醛缩合从机理上讲,是碳负离子对羰基碳的亲核加成。醛或酮分子中的羰基结构使α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具有较大的活性,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羰基氧原子质子化,增强了羰基的诱导作用促进α 氢解离生成烯醇。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α 碳原子失去氢原子形成碳负离子共振杂化物,达到平衡后生成烯醇盐。
2、羟醛缩合从机理上讲,是碳负离子对羰基碳的亲核加成,醛或酮分子中的羰基结构使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具有较大的活性,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羰基氧原子质子化,增强了羰基的诱导作用促进α 氢解离生成烯醇。
3、羟醛缩合反应是指醛酮在碱性条件下得到烯醇盐和另一个羰基化合物缩合得到β-羟基醛酮的反应。有时β-羟基醛酮会脱水得到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将烯醇盐加成到醛( aldehyde)上得到醇( alcohol),因此此反应被称为 Aldol缩合反应。
4、这个化学反应的机理有:酸催化的羟醛缩合、碱催化的羟醛缩合。酸催化的羟醛缩合:在酸催化下,首先一个醛或酮的“α”氢被质子化,形成一个活泼的碳正离子中间体。这个碳正离子随后对另一个醛或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其“α”氢失去的电子对转移到羰基氧上,形成一个新的“碳-碳键”。
5、羟醛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形成碳-碳键的重要反应之一。它是指:具有α氢原子的醛或酮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烯醇负离子,再与另一分子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并形成β-羟基羰基化合物的一类有机化学反应。
6、立即进攻另一个乙醛分子中的羰基碳原子,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一个中间负离子(烷氧负离子)。第三步,烷氧负离子与水作用得到羟醛和OH。稀酸也能使醛生成羟醛,但反应历程不同。酸催化时,首先因质子的作用增强了碳氧双键的极化,使它变成烯醇式,随后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羟醛。
1、目前尚无法降低内源性草酸的产生,虽对I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缺乏过氧化物酶、丙氨酸及乙醛酸转氮酶活性)和II原发性高草酸尿(缺乏甘油酸脱氨酶活性)者,用各种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以阻止线粒体醛脱氨酶的转录等方法,均未取得显效。减少外源性草酸的摄入可降低尿草酸的排泄。
2、%的尿草酸是由甘氨酸、羟乙酸和羟脯氨酸内源性代谢而来,25%一30%是饮食中维生素C代谢的最终产物,仅10%一15%来自饮食中的草酸盐。另一报道正常人45%的尿草酸来自食物。
3、草酸盐 由于大部分尿结石含有草酸盐,因此降低尿草酸必将减少结石症的发生。60%的尿草酸是由甘氨酸、羟乙酸和羟脯氨酸内源性代谢而来,25%一30%是饮食中维生素C代谢的最终产物,仅10%一15%来自饮食中的草酸盐。另一报道正常人45%的尿草酸来自食物。
高锰酸钾会把你的双键都氧化了去,所以不要用。不反应应该是那个醛水溶性不行,速率慢。在气相中用Ag催化,用O2氧化试试看。
-甲基-2-戊烯醛 (3)4-甲基-2-戊醇 (4)4-甲基-3-戊烯酸 (5)1-己烯-4-炔。
共5步:1)乙酰乙酸乙酯在浓碱作用下得到乙醇;2)乙醇被氧化为乙醛;3)丙烯溴代得到烯丙基溴;(条件:NBS, 对甲苯磺酸,100℃)4)烯丙基溴与锌粉作用,之后亲和亲核进攻乙醛,生成仲醇产物;5)相应的仲醇氧化成目标结构—4-戊烯-2-酮。
共5步:1)丙烯溴代得到烯丙基溴,条件—氮溴代丁二酰亚胺+对甲苯磺酸+100℃;2)乙酰乙酸乙酯在浓碱作用下,生成乙醇;3)乙醇氧化生成乙醛;4)乙醛与烯丙基溴,在锌粉作用下生成4-戊烯-2-醇;5)醇氧化成酮,即目标结构—4-戊烯-2-酮。
源 以三氯三氟乙烷为原料,与3,3-二甲基-4-戊烯酸乙酯加成反应,经环合、脱氯化氢、水解转变成酰氯化合物,最后与2,3,5,6-四氟-4-甲基苄醇反应,即制得七氟菊酯。
按你的次序分为1-5: 乙酸乙酯在钠的作用下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与溴代正丙烷反应后,成酮水解即为1。 溴代苯乙酮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成酮水解即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