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斗记的铁饼冲泡法即可。铁饼、紧饼和石模饼的风格不同,冲泡时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喜好。从品饮角度来说,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尽管我们的产品都有一个指导的冲泡方法,但这只是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了解过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做调整就好了,标准只是一个参考。
斗记的饼型阵容丰富,包括石模饼、紧饼和铁饼,它们的区分在于独特的压制密度。铁饼的起源可追溯至2009年的上海茶博会,一款纪念茶见证了密度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经过五年试验和审评,斗记在2013年推出了首款铁饼——铁饼岚风斗。
斗记推出的三款饼型,按照密度递增的顺序是石模饼、紧饼和铁饼。通过控制变量法,斗记试图在保持配方、工艺和仓储一致的前提下,探讨密度对普洱转化的影响,以此推进对普洱茶科学性的研究。普洱茶行业一直在寻求更科学的解释方式,从依赖年份、产地特色到高端拼配的均衡协调。

克茶饼的直径一般在15cm-19cm之间。普洱茶常规200克,357克茶饼直径大小,棉纸设计包装尺寸:357克普洱茶饼的直径一般在15cm-19cm之间,大家通常采用的是15cm的较多,比较常用。200克小饼的直径一般为:15cm-14CM 采用14CM的居多。
克普洱茶饼的直径尺寸通常为20-25厘米。根据普洱茶行业的标准规定,375克普洱茶饼的直径尺寸通常在20-25厘米之间。这个尺寸是为了保证茶叶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酵和陈化,同时也方便茶叶的保存和品饮。这个尺寸的茶饼厚度约为2-3厘米,可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阳数之和为25(1+3+5+7+9),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数之和30(2+4+6+8+1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多么伟大啊!可见,普洱茶饼中的重量357g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孝顺的七个儿子在了解父亲的这一喜好后,为了让父亲便于收藏,七个儿子共同商议,将茶饼统一制成大小一样的圆形,背后一个小圆窝,重量七两五(375克,现在的七子饼茶大多为357克实际是历史变迁对数据的混淆,没有依据的)。
七子饼茶每片饼直径20厘米,中心厚度5厘米,边缘厚度1厘米,净重357克(古制约7两),传统包装中每七饼圆茶为一个包装,故称“七子饼茶”。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月圆人圆,圆圆满满。
且饼压得紧,聚香性和茶气都比较足。斗记铁饼系列“风花雪月”,即“岚风斗”“玄花斗”“臻雪斗”“荷月斗”,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选择了特殊的干燥工艺,修正了传统干燥工艺的不足,这样就避免了温度或时间对微生物的破坏,为普洱茶后期的陈化提供良好的转化基础。
早期的铁饼因为紧实和难以撬取,曾未受到青睐,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其优势,尤其是对于长期储存和抵御南方高湿环境的优越性。铁饼的紧实结构有助于减缓茶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过程,保存了茶叶的内含物质,具有良好的保香性。如今,市场上偶有铁饼出现,生茶饼和少部分熟茶饼并存。
铁饼,源自特殊工艺的压制,饼型扁平且非常紧实,边缘有明显的乳钉,因其坚固如铁且形状似饼得名。由于加工时压力较大,铁饼的结构更为紧密,不易撬开,但却能有效锁住香气。这种特性使得铁饼适合长期储存,能更好地保护茶叶,减缓茶叶中的酚类、酮类和叶绿素的氧化,保存茶质。
早期的铁饼上有钉孔,既便于压制又便于排水分。随着技术进步,现今的铁饼多无钉孔。生茶铁饼因其硬度较大,熟茶铁饼则相对较松,以保持冲泡时的完整性。冲泡时,先用沸水温杯以唤醒茶香,有助于茶叶香气和内质的充分释放。
相反,泡饼则是使用布袋和传统石磨压制,其表面微突,背面有小窝,条索清晰,内部较为松散,便于撬开。这与铁饼形成了鲜明对比,泡饼更显得柔和,适应了早期制茶技术改良的需求。
无论选择铁饼还是泡饼,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原料和工艺。优质的茶叶才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转化,展现出最佳的风味。在挑选茶饼时,要留意其原料和自然发酵的情况,避免被虚假的年份或保存状态所误导。总的来说,铁饼因其紧密的结构更适合长期保存,而泡饼则更适合短期转化和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