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成2-甲基-2-丁烯。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消去时,当相邻的碳不同时,卤原子与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结合成卤化氢而发生消去,生成碳碳双键。
2、第一步:CO32-+H2O HCO3-+OH- 第二步:HCO3-+H2O H2CO3+OH- 氯化铵水解会产生盐酸和氨水(水解后呈酸性):NH4Cl+H2O=NH3·H2O+HCl [1]有机水解反应 有机物的分子一般都比较大,水解时需要酸或碱作为催化剂,有时也用生物活性酶作为催化剂。
3、一溴丁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4H9Br + NaOH → C4H9OH + NaBr 在这个反应中,一溴丁烷和氢氧化钠最终生成了乙醇和溴化钠。乙醇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是作为溶剂和催化剂参与反应。由于一溴丁烷是脂溶性物质,而氢氧化钠醇溶液是水溶性物质,因此在反应中需要一个极性介质来促进反应。
4、口诀,条件有醇,产物无醇,是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键。条件无醇,产物有醇,是取代反应。
5、首先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丁烯,其次2-丁烯与溴加成生成2,3-二溴丁烷,最后2,3-二溴丁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3-丁二烯。
1、首先,即便生成了CH3CHBrCH2CH2-ZnBr, 也会被乙醇还原成CH3CHBrCH2CH3,因此,CH3CHBrCH2CH2-ZnBr的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溴代烷 和Zn 的反应活性要比与乙醇的反应活性高。
2、醇羟基不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需要酸的帮助,使羟基质子化后以水的形式离去。各种醇的反应性为3°2°1°,三级醇易反应,只需浓盐酸在室温振荡即可反应,氢溴酸在低温也能与三级醇进行反应。如用氯化氢、溴化氢气体在0℃通过三级醇,反应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这是制三级卤代烷的常用方法。
3、这个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卤代烃在醇溶液中碱性环境下发生消除反应,生成对应的烯烃。
4、生成2-甲基-2-丁烯。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消去时,当相邻的碳不同时,卤原子与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结合成卤化氢而发生消去,生成碳碳双键。
5、卤代烃主要有两个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共热。消去反应。反应条件:强碱的醇溶液共热。所以1-溴丁烷和KOH,乙醇,加热反应一定是消去反应。
A为3-甲基-1-丁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CH3)2。B为2-甲基-1-丁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3)-CH2-CH3。
CH3)2CHCH=CH2和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主产物:3-甲基-2-溴丁烷,副产物:3-甲基-1-溴丁烷。说明:根据结构式,此加成为不对称加成,有两种加成产物,根据马氏规则,占优势的主产物以“氢多加氢”(即氢加成后加在原先碳碳双键两边连有氢更多的一个碳上)方式生成。
溴乙烷在浓硫酸中消去生成乙烯,在过氧酸中生成环氧乙烷。
试题分析:(1)2—丁烯CH 3 CH=CHCH 3 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A:2—溴丁烷CH 3 CH 2 CHBrCH 3 ;A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得到B:2—丁醇CH 3 CH 2 CH(OH)CH 3 ;2—丁醇在Cu存在下催化氧化得到D:丁酮 。A与Mg在乙醚存在下发生反应得到C: 。
这个离子与溴离子结合成为分子,也就是C,即2-甲基-2-溴丁烷。因为A是C的同分异构体,并与C的消去产物相同,所以A与C的区别就在于溴原子在消去产物的双键的另一个碳上,所以A是2-甲基-3-溴丁烷。下图从上到下依次为A B C结构式,反应式我就不写了,如果你还是不会写反应式我再补上吧。
CH3)2CHCH=CH2和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主产物:3-甲基-2-溴丁烷,副产物:3-甲基-1-溴丁烷。说明:根据结构式,此加成为不对称加成,有两种加成产物,根据马氏规则,占优势的主产物以“氢多加氢”(即氢加成后加在原先碳碳双键两边连有氢更多的一个碳上)方式生成。
CH(CH)Br,溴丁烷,别名正丁基溴,正溴丁烷,无色透明有香味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醇、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可作稀有元素萃取剂、烃化剂及有机合成原料,还可用作医药、染料和香料的原料。用作医药、染料、农药中间体;用于合成麻醉药盐酸丁卡因,也用于生产染料和香料。
-二甲基丁烷的结构式是(CH3)2CH2CH3。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3,3-二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CH3)2CH2CH3。二甲基丁烷CH3CHCH2CH3,在第二个C下挂个CH3,结构简式(CH3)2CH2CH3。异戊烷又称2-甲基丁烷,化学式为C5H12。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
是2-甲基-3-溴丁烷 按次序规则知道甲基小于溴,先说小基团的名称,再说大基团的名称。对于卤代烷的编号是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若两端同样近时,给烷基最小的编号。
如果按SN机理反应,就有重排产物产生,如2-戊醇与氢溴酸反应有86%2-溴戊烷与14%3-溴戊烷;异丁醇在氢溴酸与硫酸中加热反应,有80%异丁基溴与20%三级丁基溴,新戊醇由于β位位阻太大,得到的是重排产物2-甲基-2-溴丁烷。
是2-甲基-3-氯丁烷对 最低原则,写在前面的为大,除非取代基构成词尾,比如3-甲基-2-丁醇,羟基构成词尾【醇】。 2-氯-3-溴戊烷对 优先次序原则。溴原子序数大,优先,写在后面。
醚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及乙醚。分子式为CH3(CH2)3Br。可作稀有元素萃取剂、烃化剂及有机合成原料。还可用作医药、染料和香料的原料。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被羟基、氨基和氰基等取代生成相应的醇、胺和腈等。与干燥乙醚中的镁反应生成格利雅试剂。
如果是系统命名法,应该是 2-甲基,4-溴戊烷 习惯命名法还可以叫 异丙基2-溴丁烷。甲基比溴小。
它是一种烷基卤化物,是由一个丁烷分子和一个溴原子组成。
1、产物是2-甲基-2-丁烯。因为这是E2双分子消除反应,遵循扎伊采夫规则Zaitsevs rule,生成双键取代基较多的烯烃。
2、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消去反应得到2-丁烯,再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氧化得到乙酸。
3、一溴丁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4H9Br + NaOH → C4H9OH + NaBr 在这个反应中,一溴丁烷和氢氧化钠最终生成了乙醇和溴化钠。乙醇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是作为溶剂和催化剂参与反应。由于一溴丁烷是脂溶性物质,而氢氧化钠醇溶液是水溶性物质,因此在反应中需要一个极性介质来促进反应。
4、-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时,溴可以往右边消,生成2-丁烯;也可以往左边消,生成1-丁烯。生成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所以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消去存在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