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有三个前提:木棒的截面积相等;铁丝的体积忽略不计;水的密度为1。步骤如下:把铁丝缠绕在木棒底端,使木棒在液体中可以直立。
2、制作步骤:首先,将吸管剪成适中的长度。然后,使用小木棍(或胶带)将吸管的一端封闭,确保不会进水。接着,在封闭的一端缠绕上细铁丝作为配重,使吸管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最后,将制作好的密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漂浮状态。
3、方法一,找一支塑料圆珠笔杆除去挂钩,用蜡烛油把钩口封死,在笔杆中装入适量的配重也能制成密度计,刻度方法同方法一。方法二,找粗细均匀截面形状相同的木棒一根,在一端钉一大铁钉,铁钉上缠一些铁丝也能制成密度计,刻度方法同方法一。

让铁珠在水里浮起来,可通过增大液体密度、改变铁珠形状、借助漂浮物、制成空心结构或放入密度更大的液体中实现。增大液体密度向水中加入足量食盐并搅拌至饱和状态,形成浓盐水。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铁珠的密度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铁珠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此时浮力大于铁珠自身重力,铁珠便可浮起。
增大液体密度向液体中加入溶质(如盐、糖)可提高液体密度,从而增大浮力。例如,在温水中加入足量食盐并搅拌至不再溶解,形成高浓度盐水,此时液体密度显著增加。若物体密度小于盐水密度,即可浮起。
要是铁珠卡在管道之类的地方,可以尝试用打气筒向管道内打气,利用气流的力量将铁珠冲出来。对于卡在一些机械装置中的铁珠,需要先仔细观察装置结构,看能否通过拆卸部分部件来顺利取出铁珠。另外,也可以尝试用磁铁靠近铁珠,利用磁铁的吸力将其吸出,但前提是铁珠是铁质且所处环境允许磁铁靠近操作。
自行尝试:可以尝试侧头单脚跳,利用重力作用尝试让铁珠子自然掉出,但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造成耳道或鼓膜的进一步伤害。就医检查:若自行尝试无果,应立即前往医院,医生会使用专业的耳镜等工具进行查看,确定铁珠的具体位置和耳道受损情况。
如果铁珠子比较小比较轻,可以找一块小磁铁,周围用布包起来,下面露出来,用绳子拴住放进去吸铁珠。或者倒一些醋进去,等变小一些,用水冲走。
1、.软木塞可以飘浮在水面上,因为所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都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若将此软木塞切成若干小块再投入水中,则这些小木块是否将沉底?计算题(共22分,1题8分,3小题各7分)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 13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2、至少用三种方法判断铁的密度为ρ=2700kg/m3=7g/cm3 判断断空心还是实心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求实际密度:ρ=m/v=27g/20cm3=25g/cm37g/cm3,因此是空心的。 方法二:求质量:假设此球是实心的,则质量应为m=ρV=7g/cm3×20cm3=54g27g,因此是空心的。
3、一个物体的质量是9千克,密度是0.9×10 kg/m,计算其体积。体积 = 质量 / 密度 = 9 kg / 0.9×10 kg/m = 0.01 m。冰和水在相同的体积下质量相等,所以冰的质量也是7千克。(4)这道题与第二题类似,解法相同。
1、初三物理内容有:测量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掌握各种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学好物理测量知识,要熟练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对实体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温度计、电子秤、钢板尺,量规等。机械运动是学习物理机械知识的基础,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和匀速直线运动。
2、关于初三物理难吗的回答如下:九年级物理难度不是很大,不然到了高中孩子才学不会这个科目。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九年级物理学习的内容一般是有关电学、电与磁的内容。由于内容较多,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孩子光学习书本内容是不行的,家长一定要督促他们动手亲自去做实验,理解了才能学的更好。
3、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物理现象和基础知识,包括声音、光、力、热、电和磁等方面。这些内容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界物理规律的理解。进入初三阶段,物理学习的重点转向了电学。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重力G(N)的计算公式为G=mg,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为8N/kg或10N/kg。物体的密度ρ(kg/m)可以通过公式ρ=m/V来计算,这里的m代表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体积。
5、速度计算公式为υ= S / t,其中1m / s等于6 Km / h,声速为340m / s,光速为3×108 m /s。温度以摄氏度(0c)为单位,密度ρ= m / V,1 g / c m3等于103 Kg / m3。
6、中考的第一轮复习刚刚展开,对于中考生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至关重要。中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巩固知识的复习、综合能力的复习和提高阶段的复习。在巩固阶段复习中,主要是对学过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回顾、整理、加深记忆的过程。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每立方米。这是在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个基础数据,它表示单位体积内水的质量。冰的密度 冰的密度是900千克每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冰的密度比水小,这也是冰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酒精的密度 酒精的密度是800千克每立方米。
首先是金属类物质,如金的密度为25×10^3千克/立方米,银为5×10^3千克/立方米,铜为9×10^3千克/立方米,铁和钢的密度均为9×10^3千克/立方米,铝的密度为7×10^3千克/立方米。这些金属物质的密度都比较高,说明它们的质量相对于体积较大。
水银(汞)16;水(4℃)0。(在常温常压下,单位g/cm3)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
如果他们是实心的,且水面足以淹没他们,那么 体积想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水gV排 他们体积相同,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故受到浮力相等。
密度和水相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但不会沉入水底;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直下沉至容器底部;密度小于水的物体总是浮在水面上。阿基米德分别采用了密度不同的物体——木块、蜡块、石块、铁块、铜块、金块等放入水中反复做试验,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它们的重量都和所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
解:当铁块浸在水中测出重量为F,说明铁块的重量减去在水中所受浮力为F。1式 : F= G-P水*V铁* g 推导出 :V铁= (G-F)/P水* g 当铁块浸在浓盐水中测出重量为F2,说明铁块的重量减去在浓盐水中所受浮力为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