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要点: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质量 m 温度 t 速度 v 密度 ρ 力(重力) F 压强 P 功 W 功率 P 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
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容。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内容。其中力学部分包括力和运动两部分。电学包括电路、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光学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应用。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一)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013×105Pa 。
1、初三物理满分是70分。其详细原因如下:学科特点:物理学科注重实验和理论相结合,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这些能力,需要设置较高的分数。
2、初三物理内容有分子运动论、扩散、引力、内能、热运动、比热容。分子运动论:物质由分子组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热量(Q)。
3、初三物理内容有:测量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掌握各种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学好物理测量知识,要熟练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对实体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温度计、电子秤、钢板尺,量规等。
4、初三物理公式如下:W=I2Rt=U2t/R(纯电阻公式)。1/R=1/R1+1/R2[R=R1R2/(R1+R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密度计算公式:ρ=m/v。
1、水的密度为1000kg/m^3,体积为300cm^3,则产生的浮力为F=1000×10×300×10^-6=3N,25N 沉下去。
2、因为球浸没在水中,所以受到的浮力=ρ水v排g,排开水的体积是600立方厘米。所以浮力=10×600×10×10=6N。
3、立方米 则:水的密度=水的质量÷水的体积=0.25kg÷0.0003立方米≈833【千克\立方米】即可得该物体密度小于水,漂浮于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