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甲基丁烷(2,2-dimethyl butane ),俗名新己烷,分子式为C6H14,分子量为818 。该物质易燃,吸入出现呼吸道刺激、轻度恶心、头痛、头晕等;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液体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2、-二甲基丁烷,又称新己烷或2,2-二甲基丁烷,其英文名是2,2-Dimethylbutane,亦可表示为Neohexane或Trimethylpropan。这个化合物在化学领域内的特定编号为CAS号75-83-2,同时,EINECS号为200-906-8,以标识其在国际化学品登记系统中的身份。
3、-二甲基丁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现出微弱异臭特性的液体。其物理特性如下:熔点:在极低的-92℃时,它开始凝固。相对于水,它的密度为0.65,略低于水的密度。沸点相对较高,为47℃,这意味着在这样的温度下,它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甲基丁烷不是异丁烷。异丁烷中文同义词为2-甲基丙烷;三甲基甲烷;高纯异丁烷;异丁烷(置于无阀气瓶中)。
-甲基丁烷是一种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物质,它可能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造成污染。生物降解是其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该物质的主要健康危害体现在吸入和摄入途径。它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严重时可能导致麻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意识丧失。
-代表位置 甲基——表示在前述位置上有一个侧链基团为-CH3 丁烷:抛开2号位的甲基不考虑,主体是一个丁烷。
它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也叫异戊烷。
1、庚烷的9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正庚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2,2-二甲基戊烷、3,3-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戊烷、2,4-二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和2,2,3-三甲基丁烷。具体的结构式如下。主链有7个碳的正庚烷,结构式如下。主链有6个碳的2-甲基己烷与3-甲基己烷,结构式如下。
2、答案:庚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分别为:正庚烷、异庚烷、新戊基庚烷、己烷基甲烷、甲基己烷、二甲基戊烷。详细解释:庚烷是一种由七个碳原子和十八个氢原子构成的烷烃。由于碳链的异构化,庚烷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
3、庚烷(C7H16)有九种同分异构体。庚烷(C7H16)具有九种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原子排列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在庚烷这个分子中,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产生九种不同的同分异构体。
4、在庚烷的9种同分异构体中,最简单的是直链结构,即CH3(CH2)5CH3,其中所有碳原子都连在一条直线上。除此之外,还有带有一个支链的结构,如CH3CH2CH(CH3)CH2CH2CH3和CH3CH2CH2CH(CH3)CH2CH3,这些结构中的支链通常位于碳链的不同位置。
5、正庚烷:结构最为简单,碳链呈线性排列。每个碳原子均以单键连接,结构稳定。异庚烷:其碳链结构呈现一种“锯齿状”,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略有不同,具有一定的分支。这种结构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
6、CH3CH2CH2CH2CH2CH2CH3 正庚烷。CH3CH(CH3)CH2CH2CH2CH3 2-甲基己烷。CH3CH2CH(CH3)CH2CH2CH3 3-甲基己烷。CH3CH(CH3)CH2CH(CH3)CH3 2,4-二甲基戊烷。CH3CH(CH3)CH(CH3)CH2CH3 2,3-二甲基戊烷。CH3C(CH3)2CH2CH2CH3 2,2-二甲基戊烷。
1、此题,符合第四条判断规律,2,2-二甲基丁烷分子极性大于2,3二甲基丁烷的极性,所以沸点是2,2-二甲基丁烷的大。
2、因此,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点沸点高,越趋向于线性作用力越大,体形作用力小。这就可以解释2,2-二甲基丁烷和2,3-二甲基丁烷熔沸点大小了吧?2,3-二甲基丁烷最起码还有一侧没有直链呢。
3、比较原则:先看C原子数,C原子数多的沸点高。C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原因:烷烃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的。
4、己烷有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和2,2-二甲基丁烷五种同分异构体。物性数据:性状:高度挥发性无色液体,有汽油味。
5、-二甲基丁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现出微弱异臭特性的液体。其物理特性如下:熔点:在极低的-92℃时,它开始凝固。相对于水,它的密度为0.65,略低于水的密度。沸点相对较高,为47℃,这意味着在这样的温度下,它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6、-甲基戊烷沸点64o。2甲基丁烷沸点:28℃。己烷,分子式C6H14,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烷烃,有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和2,2-二甲基丁烷五种同分异构体。异戊烷(Isopentane、2-Methylbutane)又称2-甲基丁烷,化学式为C5H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