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甲基吡啶,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可以作为一种化肥的增效剂,也可以作为除草剂和消毒剂。它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对神经系统、肝肾都有损害,接触后可出现眼睛、皮肤和黏膜等刺激症状,并且可以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迟钝、引起瘫痪等风险。
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200~400mg/kg(小鼠经口);LD50100~200mg/kg(小鼠腹腔)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二甲基吡啶和纯吡啶毒性相近有不愉快异臭,尽量避免吸入或者沾染皮肤表面。它比纯吡啶更加亲脂肪容易被吸收。
卢剔啶,也称为二甲基吡啶,其英文名是Dimethylpyridine。它的分子结构尚未明确,但相对分子量为1016。
1、当262甲基吡啶与水混合时,会发生部分离解,并生成其离子化的形式,此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水溶性。另外,加入一些助溶剂、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等,也有可能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2、不反应。二甲基吡啶溶于水。甲基吡啶,又称α-甲基吡啶,是一种具有强烈不愉快吡啶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用作合成医药、染料、树脂的原料。
3、二甲基吡啶是一很稳定的物质, 可以用干燥KOH, NaOH或者4A 分子筛干燥去水。

1、本文主要介绍了3-溴吡啶的制备与应用。首先,通过间氨基吡啶与氢溴酸反应,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氢氧化钠中和,最后利用乙醚萃取和减压蒸馏得到3-溴吡啶。其次,采用吡啶与亚硫酰氯或三氯化铝催化下进行液相溴化反应,同样可以制备得到3-溴吡啶。3-溴吡啶的CAS号为626-55-1。
2、如在无水二氯甲烷 (–78~0oC) 中,t-Bu(Me)2SiOTf (TBSOTf) 和2,6-二甲基吡啶可以使二级醇转化为硅烷基醚,从而使羟基被保护,反应几乎是定量进行的 (式1)。t-Bu(Me)2SiOTf 和2,6-二甲基吡啶也可以保护三级醇或不活泼的二级醇 。
1、通过从煤炼焦副产物中回收β-甲基吡啶馏分中分离得到。通常含有3-和4-甲基吡啶,难用分馏的方法分离。一般利用与水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共沸点95~96℃),进行精馏以达分离的目的。
2、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 20mg/kg二氢吡啶可提高日增重、降低消耗、提高饲料中粗蛋白的利用率;李成会等(2001)研究了二氢吡啶促雏鸡生长发育的机理,二氢吡啶可促进雏鸡的生长,且以150mg/t组促生长作用最佳,添加饲喂到61天时,体重比对照组提高68%。
3、化学性质有碱性,能与无机酸、有机酸生成盐。与无机盐类和卤代烷等形成加成化合物。加氢时生成2,6-二甲基哌啶。用高锰酸盐氧化时,生成吡啶-2,6-二羧酸。2,6-二甲基吡啶气相时在脱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2-甲基吡啶和吡啶。具有刺激性,对神经系统、肝、肾有损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