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丁烯路线异丁烯在钼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两段氧化。异丁烯先氧化成甲基丙烯醛,再进一步氧化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与甲醇酯化得甲基丙烯酸甲酯。最近,又开发出一步氧化法工艺。
2、步骤:1)丙酮与甲基格氏试剂加成, 再脱水, 得异丁烯。2) 异丁烯在Cu离子存在下催化氧化得2-甲基丙烯醛。3)2-甲基丙烯醛的进一步氧化得目标产物。
3、-甲基丙烯(也叫异丁烯) 在氧化铜或其他催化剂作用下氧化得2- 甲基丙烯醛, 进一步氧化得 2 甲基丙烯酸, 与甲醇酯化, 得甲基丙烯酸甲酯。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热聚合, 就得到你要的产品。这是工业上最经济便宜的路线。
4、异丁烯法将异丁烯用氧化剂在K2CO3或MnO2催化剂存在下氧化成甲基丙烯酸或用空气在钼催化剂存在下分两段氧化,即先氧化成甲基丙烯醛,进一步氧化成甲基丙烯酸,它再与甲醇酯化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l,小泄漏时隔l150米,大泄漏时隔l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功苏打灰混合。
【急性毒性】LD50:46 mg/kg(大鼠经口);562 mg/kg(兔经皮) LC50:3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丙酮和KCN反应得到氰醇,然后在酸中水解氰基使之变成羧基,同时羟基发生消去得到2-甲基丙烯酸。这是工业生产2-甲基丙烯酸的方法之一。
可以丙酮为原料与HCN反应生成羟基腈,加热下脱水,酸化水解得到甲基丙烯酸。
丙酮+HCN ===(CH3)2C(OH)CN ===脱水===(CH2=C(CH3)CN ===水解==CH2=C(CH3)COOH +SOCl2 ==CH2=C(CH3)COCl +HOCH3 ===产物α-甲基丙烯酸甲酯。
通常丙酮氰醇由氰化钠制得原料消耗定额:甲酮氰醇1100kg/t、硫酸2100kg/t、甲醇490kg/t。异丁烯路线异丁烯在钼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两段氧化。异丁烯先氧化成甲基丙烯醛,再进一步氧化成甲基丙烯酸。
1、可见区吸收带:丙烯醛在可见区只有一个吸收带,位于紫光区。在这个区域,吸收主要是由于n→π跃迁引起的,这是电子从烯烃的n轨道跃迁到羰基的π轨道的过程。
2、R吸收带 R吸收带是由羰基、硝基等单一生色基团中孤对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其强度较弱,吸收峰在200~400nm之间。
3、年11月5日2013-11-5 在紫外光谱中将跃迁方式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吸收带。
4、吸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丙烯醛的吸收强度会随着溶剂的极性变化而变化。当溶剂由极性溶剂变为非极性溶剂时,丙烯醛的吸收强度会减弱,而当溶剂由非极性溶剂变为极性溶剂时,丙烯醛的吸收强度会增强。
5、它是跃迁形成的吸收带,由于e很小,吸收谱带较弱,易被强吸收谱带掩盖,并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而发生偏移。K吸收带多由含有共轭双键(如丁二烯、丙烯醛)等化合物产生的一类谱带,其强度较大,吸收峰通常在217~280nm之间。
甲基丙烯醛的理化性质是,密度,0.85克,厘米3,熔点,负81度,沸点,69度,闪点,负15度,折射率,416,20度,外观,无色液体,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甲基丙烯醛,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有毒,易燃。用于共聚物和树脂制造,是甲基丙烯酸的生产原料和热塑性塑料单体原料。
不生成。甲基丙烯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CH2=CCH3CHO,外观为浅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臭图巴岩根免民细阿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并不生成红色物质。
有。甲基丙烯醛是一种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具有紫外吸收性质,在紫外光区域,甲基丙烯醛会吸收光线并发生电子跃迁,导致其吸收紫外光并发出特征吸收峰。
制造共聚物和树脂,是甲基丙燃酸的生产原料和热塑性塑料单体原料。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与三种物质混合,水浴加热,生成银镜的是丙醛。剩下两种物质,加热成蒸汽,同时通入氧气,在铜的催化下加热,反应后的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醇,剩下的是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