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立枯病都是苗期病害。猝倒病侵染后引起茎基部缢缩、苗子倒伏死亡。立枯病最大的特点是茎基部缢缩干枯、立而不倒。根腐病会导致根系发黑腐烂死亡。都是真菌性病害。
猝倒病:危害辣椒、茄科蔬菜及多种幼苗,推荐用药为恶霉灵、霜霉威等。根腐病:危害幼苗,成株亦可发病,推荐用药包括恶霉灵、福美双等。立枯病:危害茎基部或地下根部,推荐用药有恶霉灵、代森锌等。菌核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推荐用药为咪鲜胺、戊唑醇等。
区别 ⑴病状:较显著的特点是立枯病是站着死。而猝倒病是幼苗猝倒而死。立枯病开始产生椭圆形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后来病斑扩大,绕茎一周,病部溢缩,最后叶子萎蔫枯死。
立枯病与猝倒病的主要区别:一是立枯病枯死而不倒伏,猝倒病病苗倒伏;二是猝倒病发病部位产生棉絮状白霉而立枯病不产生棉絮状白霉。
猝倒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易于发生,而立枯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于发生。猝倒病病苗在子叶或幼叶尚未凋萎时幼苗即倒伏于地,出现猝倒现象,然后萎蔫失水,呈线状干枯。而立枯病病苗,枯死后立而不倒,这是与猝倒病不同的重要特征。
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是大豆生产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发生及症状(1)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枯黄萎病:1发病初选用,治萎灵,治枯灵。(加碧护1克,植株正反面均匀喷药,5一7天/次,连用2一3次。)2病情严重选用,苯菌灵,甲基立枯灵,高锰酸钾1500倍液,琥胶肥酸铜。(灌根,5一7天/次,连用2一3次。
C、坐果期,一般谢花10天左右,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30ml+沃丰素叶面肥(具有生根、营养作用)25ml兑水15公斤,穴灌两次,间隔期7天,每株用量300-600ml。该时期,同时进行地上部分喷雾,效果更好。
黄萎病,枯萎病 防治方法基本相同,可用中生霉素,腐殖酸铜,春雷霉素,乙蒜素,多抗霉素,嘧菌酯,恶毒灵,咪鲜胺,克黄枯,腐殖酸铜,三氯异氰尿酸,甲托等交替使用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同时建议加入芸苔素,天丰素和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和生长能力。
治疗草莓枯萎病方案:青枯立克150-2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均匀灌根(同时喷雾效果更佳),3天1次,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备注:新棚区发现死棵,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区因重茬严重,病原菌多,建议全部灌根2次。
苄氨·赤霉酸:由赤霉酸和6-苄氨基嘌呤按照1:1的比例复配而成,主要在草莓的花期和果实生长期使用。初花期和盛花期,可喷洒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可喷洒植株的花、幼果、茎叶等处。
克(750倍)草莓专用+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预防三次:1)苗床:齐苗后;2)移栽前一天,带药移栽;3)大田:成活后,移栽后7-10天。得病后治疗 开花前得病治疗:400倍草莓专用+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两次,间隔5天。
种植西瓜通常不需要频繁使用农药,仅在遭遇病害时才需适当喷药。 针对霜霉病和炭疽病,可选用代森锌进行定期喷洒,通常每7至10天一次。 代森锰锌是一种多功能杀菌剂,有效防治叶斑病、疫病和黑点病,使用间隔亦为一周左右。 实际使用农药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
种植西瓜不需要刻意打药,如果是病害的话才需要适当用药。如果是霜霉病、炭疽病,就可以用代森锌进行喷洒,用药通常是7-10天间隔一次。代森锰锌也是常用的杀菌剂,它可以很好的防治叶斑病、疫病、黑点病等,间隔时间也是在一周左右。实际用药的时候,应根据情况来选择药物种类。
种西瓜不打药很难有收成和效益。一般7--10天打一次药。就算苗期1个月不打药,成熟后期半个月不打药。生长结果期也要打5--7次。除非是有机西瓜不打农药。
露天种植的西瓜一般需要进行多次的药物防治,以保护植株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露天西瓜的药物防治次数:种植前的处理在种植西瓜之前,可以进行一次土壤消毒,以减少土传病的发生。这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土壤消毒剂来实现。
西瓜要想长得快,就要控制蚜虫,种植前喷洒敌敌畏 乐果1:12000次,但是要注意施加的方法。西瓜打农药时间 西瓜一般每7-10天打一次农药,即使幼苗一个月不处理,成熟后半个月也不处理,生长结实期也要打5-7次。西瓜病虫害防治用药西瓜病害打什么农药 西瓜常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枯萎病等。
因此,掌握正确的打药时机至关重要。此外,为了确保西瓜的品质和安全性,农民应当选择对西瓜无害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使用。同时,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使用防虫网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样不仅能保护西瓜免受病虫害侵害,还能确保最终产品安全可靠。
草坪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草坪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种植抗病的品种,施肥的时候,平衡各种肥料的用量,防止大水漫灌和积水,也要注意通风,降低湿度,适当的喷洒农药,如果有虫害的话,可以培养天敌,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害虫,还要修剪残害的枝叶,集中烧毁。
第一种,褐斑病。褐斑病是种植草坪最常见的一种病虫灾害,在我国黄淮河流域的早熟禾最常见的病虫灾害之一,而如果染上了这种灾害的话,会导致草坪大面积的枯死。
常见的害虫主要有: 蛴螬(Grubs) 象鼻虫(Billbugs) 金针虫(Wire worms) 地珠(Ground pearls) 蝼蛄(Mole crickets) 地老虎(Cut worms) 草地螟(Sod webworms) 粘虫(Army worms) 蝗虫(Grass hoppers) 防治方法: 种植抗虫害种:选择含有内生真菌的品种,提高对虫害的抵抗性。
草莓黄萎病用咯菌腈或甲霜铜或络氨铜锌或恶霉灵或枯草芽孢杆菌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敌磺钠或五氯硝基苯淋灌根部进行防治,每5~6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平时喷药时加上菌肥一起喷施即可。
大棚栽培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对棚膜、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进行消毒灭菌,并适当放风排湿。
建议清除病株,全田用氰烯菌酯(苯甲丙环唑)+碧护+中生菌素+霜脲锰锌灌根2-3次。
在药物防治方面,可以使用1000倍浓度的天达2116与3000倍96%的天达恶霉灵(或者加入500倍甲基托布津)混合液,对秧苗进行约2小时的浸泡处理。定植后,立即用同样的药液进行根部灌溉,或者使用1000倍天达2116加600倍黄腐酸盐进行灌根,每株草莓施用100-150毫升的药液,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此类病常选用的药剂主要有恶霉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在药剂中加入新高脂膜,可提高药效,同时降低农药的蔬菜上的残留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