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是:0摄氏度至4摄氏度时,水有一个“热缩冷胀”的特点,即温度越高,密度也就越大;在其余状态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2、ρ=ρ0(1-β(T-T0)。ρ表示水的密度,ρ0表示水的密度在0℃时的值,β表示水的体膨胀系数,T表示水的温度,T0表示水的温度在0℃时的值。
3、经验公式:水密度=(-0.2537*(t+10)/10)^2) - 3442*(t+10)/10 + 1004 其中:t — 摄氏温度 可将“=(-0.2537*(t+10)/10)^2) - 3442*(t+10)/10 + 1004 ”复制到Excel单元格B2 将“t ”改为“B1 ”;在B1中输入水温℃值,B2中就会出现相应的水密度了。
4、以4℃为分界线,此时水的密度最大,为0×10Kg/m。在其他温度时,水的密度都要低于这个数值。
1、温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答案: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当温度升高时,流体的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距离增大,因此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量就减少了,导致密度减小。
2、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所以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但有些物质,如,水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体积变小,密度是变大的。
3、你好!一般来说,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平时的物理计算中,所提供的物质的密度数据,气体密度是0°C、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而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都是常温常压下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常见物质密度受温度影响的规律是: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原因是: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
4、密度和温度有关系,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5、密度和温度有关系。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C左右的水例外),温度高了,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气体密度随温度变化更为明显。
6、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因此,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但也有例外,如纯水,在温度是0--4℃时,却是热缩冷胀的,此时的水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在4℃时密度最大)。由于ρ=m/V ,对于给定物质,质量不变,其密度与体积有关。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
1、实验室。密度瓶法测得的相对密度通常是在实验室温度下(一般为20℃)的密度值。因为在密度瓶法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将样品与水混合,然后测量混合溶液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混合溶液的密度。而实验室通常会控制温度在标准的20℃左右,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2、一般都在室温25摄氏度,298·13开尔文,这是化学实验室的标准温度。
3、沥青的密度是在15摄氏度测得的。沥青有天然沥青和人造沥青两类。密度一般在15-25左右,有光泽。在温度足够低时呈脆性,断面平正,呈介壳纹。
4、您好,在20摄氏度下测定相对密度,主要是因为20摄氏度与室温相近,比较接近标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