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鎶的性质

1、鎶guī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Os,原子序数为76。它是铂族元素中的一员,拥有高密度、硬度和抗腐蚀性。以下是有关鎶的一些基本信息:性质 鎶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具有极高的密度,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大的元素之一。

2、化学符号Nb,原子序数41,原子量990638,属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国查尔斯·哈切特(Charles·Hatchett)在研究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铌铁矿中分离出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并命名该元素为columbium(中译名钶)。1802年瑞典A.G.厄克贝里在钽铁矿中发现另一种新元素 tantalum。

3、此金属元素中文名称为:鎶(Cn)位置在元素周期表的第112位,其国际通用名称为:Copernicium。

4、铌是一种带光泽的灰色金属,具有顺磁性,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5族。高纯度铌金属的延展性较高,但会随杂质含量的增加而变硬。它的最外电子层排布和其他的5族元素非常不同。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前后的钌(44)、铑(45)和钯(46)元素上。

5、铌是灰白色金属,熔点2468℃,沸点4742℃,密度57克/立方厘米。室温下铌在空气中稳定,在氧气中红热时也不被完全氧化,高温下与硫、氮 、碳直接化合 ,能与钛 、锆、铪、钨形成合金。不与无机酸或碱作用,也不溶于王水,但可溶于氢氟酸。

6、当时,科学家未能有效地把钶(铌)和性质极为相似的钽区分开来。1809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William Hyde Wollaston)对钶和钽的氧化物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密度分别为918g/cm及超过8g/cm。虽然密度值相差巨大,但他仍认为两者是完全相同的物质。

鎶是什么元素?

鎶读音:[gē]。鎶是第112号化学元素,于1996年被合成出来,被正式命名为“Copernicium”,符号为Cn,中文译名为“鎶”。此名称是为了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而得名的。

一种金属元素。铌能吸收气体,用作除气剂,也是一种良好的超导体。旧称“钶”。化学符号Nb,原子序数41,原子量990638,属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国查尔斯·哈切特(Charles·Hatchett)在研究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铌铁矿中分离出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并命名该元素为columbium(中译名钶)。

鎶guī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Os,原子序数为76。它是铂族元素中的一员,拥有高密度、硬度和抗腐蚀性。以下是有关鎶的一些基本信息:性质 鎶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具有极高的密度,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大的元素之一。

化学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的化学式: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

前20号元素名称和符号: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1-20号元素名称和符号如下:氢H。氢是最简单的元素,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氦He。氦是一种惰性气体,具有低密度和低沸点。

H氢、He氦、Li锂、Be铍、B硼、C碳、N氮、O氧、F氟、Ne氖、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Ar氩、K钾、Ca钙。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

分别读作 qing(氢) hai(氦) li(锂) pi(铍) peng(硼) tan(碳) dan(氮) yang(氧) fu(氟) nai(氖) na(钠) mei(镁)lv(铅) gui(硅) lin(磷) liu(硫) lv(氯) ya(氩) jia(钾) gai(钙)。这些都来自元素周期表。

前20个化学元素是: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氢H:1766年,英国贵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发现。碳C:1796年,英国籍化学家史密森.特南特 (1761-1815)发现钻石由碳原子组成。

过渡金属元素都有哪些?

元素周期表上的过渡金属是指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所属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主要包括:第一过渡系。包括Sc(钪)、Ti(钛)、V(钒)、Cr(铬)、Mn(锰)、Fe(铁)、Co(钴)、Ni(镍)、Cu(铜)和Zn(锌)。第二过渡系。包括Y(钇)、Zr(锆)、Nb(铌)、Mo(钼)、Tc(锝)、Ru(钌)、Rh(铑)、Pd(钯)、Ag(银)和Cd(镉)。

过渡金属元素有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所属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包括镧系(La-Lu)和锕系(Ac-Rf)以及镧系和锕系之间的1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范围从21(钪Sc)到30(锌Zn),以及39(钇Y)到71(镥Lu)。这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d区,由于它们的价电子分布在d轨道上,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性和多种氧化态。

鎶的历史简介

年,日本一家研究机构也合成出了两个鎶原子。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2010年2月19日宣布,经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认,由该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号化学元素从即日起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

当于1801年考察在大英博物馆的矿石时,Charles Hatchett被一个标签为columbite(钶铁矿)的样本激起了兴趣。他推测其包含一种新的金属,他是对的。他加热一块样本与碳酸钾,溶解产物到水中,添加了酸后获得了沉淀物。

发现历史:鎶元素最早由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GSI)西格·霍夫曼(Sigurd Hofmann)和维克托·尼诺夫(Victor Ninov)领导的研究团队在1996年合成出来。锕系元素的用途越来越广,铀-23铀-235和钚-239是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用的燃料,锕—22锔—244和钚—238等则用作宇航飞行器的热源。

一种金属元素。铌能吸收气体,用作除气剂,也是一种良好的超导体。旧称“钶”。化学符号Nb,原子序数41,原子量990638,属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国查尔斯·哈切特(Charles·Hatchett)在研究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铌铁矿中分离出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并命名该元素为columbium(中译名钶)。

年4月至5月,研究团队重复实验,检测到8个Lv原子,证实了他们的发现。这是他们首次通过4n通道观察到Lv。2009年5月,鎶和Cn同位素的发现,间接确认了Lv的存在。尽管如此,正式的发现还需通过联合工作组的报告来确认。

鎶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