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高:≥2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0mmol/L HDL-C是好血脂,能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管垃圾,因此高点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范围:36mmol/L 边缘升高:36~14mmol/L 升高:≥14mmol/L LDL-C是坏血脂,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垃圾。
2、胆固醇(Ch)和磷脂等。高血脂的常规检查指标主要包括五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LDL-C)。
3、总胆固醇(TC)或总胆固醇(T-CHO):正常值范围通常在36至72毫摩尔/升之间。 甘油三脂(TG):正常值范围大约在0.23至70毫摩尔/升之间。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健康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脏病,正常值范围在0.9至19毫摩尔/升之间。
4、体检报告中的血脂指标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些指标对于评估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应低于37毫摩尔/升,若高于此值,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很多人拿到化验单后,发现一些指标增高或降低,会向医生咨询如何处理。在为患者解析血脂化验结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紧盯LDL-C:化验单上的关于LDL-C的正常参考值没有多大用,不必理会。不同人理想的LDL-C水平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6、一般化验报告单上均标有检查指标、每项指标的正常值或参考值,各项指标的实际检测结果及与正常值相比的异常情况。如果升高,则用↑符号表示,如果下降,则用↓符号表示。在血脂化验报告单上,如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身体不好,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则对人体有利。
1、健康小贴士之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 在健康管理中,了解并关注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至关重要。这两种脂蛋白在人体内的功能和影响截然不同,对心血管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燕麦:每天早餐食用一碗燕麦粥,持续8周可降低“坏胆固醇”浓度。豆类:午餐时食用半碗豆类制品,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蒜:每天吃3瓣大蒜,持续8周可降低血中“坏胆固醇”浓度,防治高血脂症。洋葱:每天吃半个洋葱,洋葱中的前列腺素A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血栓形成。
3、高血脂 高脂血症可引起动脉血管内皮脂质沉着,发生粥样硬化,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与勃起功能障碍有关。即血清总胆固醇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越低,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越大。
4、时间是前一天晚上10点钟开始禁食,保证空腹12小时以上才能于次日早上9-10点钟采取静脉血。检查前饮食在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不要吃高脂食物,并且不能饮酒,因为酒精能明显升高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

1、不能仅凭血常规检查中血脂四项无箭头就认为血脂正常并擅自停药。具体原因如下:“血脂正常”的判断标准有误:患者认为的“血脂正常”通常仅指血常规检查的血脂四项在正常范围且无箭头,但这并非全面准确的判断标准。实际上,依据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才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
2、综上所述,血脂检查报告单上没有箭头并不代表血脂一定正常,特别是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史或相关疾病风险的人群来说,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治疗。
3、化验单上没有箭头并不代表就一定没有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化验单上的箭头通常是用来提示某项指标是否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这个参考范围是基于正常人群的数据统计得出的,用于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箭头就一定代表没有问题。
1、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中的一种,被视为“坏胆固醇”。当其在体内数量过多、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大量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狭窄,久而久之会引起血管硬化,进而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若体检中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通常医生会建议采取措施降低其水平,以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综上所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确实容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因此,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危害: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或者外周动脉等疾病形成,大的斑块形成,就会导致这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