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能与苯肼作用但不发生银镜反应,可以排除醛;D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起碘仿反应,可以排除乙醛和甲基酮;而E则可发生碘仿反应而无银镜反应,那E应该是甲基酮。
2、碘仿反应指的是甲基酮类化合物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的反应。说明E有甲基酮。A能与苯肼反应,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是酮。故A到B为还原反应,B到C是消去反应,C到DE是烯烃与O3的反应。表现为双键打开,生成2个C=O。答案有2种可能。
3、先算不饱和度:1;结合苯肼反应:A为醛或酮;催化氢化:得醇B;酸性条件加热:醇消去得烯C;臭氧化还原:双键分成两羰基,又D、E分子式相同,则D和E俱为三碳化合物;碘仿反应:羰基连甲基,则D为丙酮;银镜反应:E为醛,丙醛。
4、实验证明,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为2,3,4,5,6,-五羟基己醛的基本结构。果糖为1,3,4,5,6,-五羟基己酮的基本结构。其构造式如下:(二)、单糖的构型葡萄糖有四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它有24=16个对映异构体。所以,只测定糖的构造式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它的构型。
1、可以初步断定A是醛、B是醇、C是烯烃。从C与臭氧反应并接着在锌存在下与水作用,得到丙醛与丙酮两种化合物入手。烯烃经臭氧氧化水解,双键打开,分成2部分,把双键连上O就是产物,所以反过来,烯烃就是把二者双键连起来就是原烯烃所以烯烃就是把二者双键连起来就是原烯烃。
2、A.CH3-CH-COOH B。 CH3-CH-COOC2H5 D。
3、机化学推断题练习 1.羧酸A(分子式为C5H10O2)可以由醇B氧化得到,A和B可以生成酯C(分子量172),符合此条件的酯只有4种。请写出这4种酯的结构简式。2.在红磷存在时,羧酸跟溴起反应,可以在连接羧基的碳原子上导入溴原子。
4、这是傅-克反应中的酰基化反应:为解答此题恐怕涉及到大学有机化学的内容,可以了解一下,拓展知识面。首先,酰基与催化剂作用,C-Cl键断裂,生成酰基正离子,酰基正离子在苯环取代基邻位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即酰基碳与苯环相连,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脱氢离子,既得产物。
5、】说明A是叔醇,B是伯醇或仲醇。 【A和 B与磷酸加热得到相同产物。】说明骨架结构一致,是消除反应,生成烯。【C与一分子HI 反应, 产物之一是异丙醇。】醚的氢卤酸解,生成醇与卤烃。,结合分子式为甲异丙醚。
请见图。 其中有两条路线A和B供你选择。 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来说, 可能考的是A路线。
该格氏试剂与丙烯醛加成, 再加氢饱和双键的目标产物。
丙烯先用B2H6和OH-进行反马氏水合得到丙醇,然后用PCC氧化为丙醛;乙烯加溴化氢形成溴代乙烷,然后在乙醚中与镁制成格氏试剂,格氏试剂与丙醛反应,再酸水解得到3-戊醇。最后再用PCC氧化为3-戊酮。
机理如图所示:在酸性条件下,(S)2,3,-二甲基-3-戊醇的羟基上的孤对电子进攻质子,形成水离去。使得质子带来的正电荷留在了三级碳上(化合物3),此时该碳正离子为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可以从三角形的两个面对化合物进攻。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化学家齐格勒(Karl Ziegler,1898-1973)提出利用三乙基铝(Al(C2H5)3)和四氯化钛(TiCl4)作催化剂,在大于50℃和大于10大气压下进行。
1、丙烯醛怎么合成2-甲基-3-戊醇,无机试剂任选:1) 还原丙酮成异丙醇,用PBr3处理的2-溴丙醇。 然后制备对应的格氏试剂。2) 该格氏试剂与丙烯醛加成, 再加氢饱和双键的目标产物。
2、丙烯先用B2H6和OH-进行反马氏水合得到丙醇,然后用PCC氧化为丙醛;乙烯加溴化氢形成溴代乙烷,然后在乙醚中与镁制成格氏试剂,格氏试剂与丙醛反应,再酸水解得到3-戊醇。最后再用PCC氧化为3-戊酮。
3、-甲基-3-戊醇分子内脱水 (2)3-溴-2,5-二甲基己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作用 (3)4-甲基-1,4-戊二醇消除一分子水 解题提示:12 习题18 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13 习题20.把下列化合物按要求排列顺序:14 15 习题24 由指定原料合成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
4、苯为原料合成间硝基苯甲酸:苯硝化生成硝基苯,在无水氯化铝催化下与氯甲烷发生傅克反应,生成间硝基甲苯,氧化即得。
5、氯代,做成格氏试剂,再加二氧化碳。天然原料正丁酸的合成方法,是以粮食发酵产物的正丁醇为原料,以醋酸锰为催化剂,使正丁醇蒸汽与空气按体积1∶(1.5~2.5)的比例混合后,先在100~110℃和常压条件下通过醋酸锰催化剂层。
1、第一步,将异丙醇氧化成丙酮(酸性重铬酸钾)。第二步,正丙醇卤代变成1-卤丙烷。第三步,1-卤丙烷在乙醚中与镁作用变成正丙基格式试剂CHCHCHMgX。第四步,格式试剂与丙酮作用,之后再水解得到2-甲基-2-戊醇。
2、由它不可以不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和其分子式,是烷烃,和br2反应生成物只有4102一种一卤代物,故1653B应该是2,2-二甲基-1溴代烷,故A应为2,2-二甲基丙烷,即新戊烷,而C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戊二酸,明显是被氧化,故C应为1,5-二戊醇。
3、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2-丁烷(异戊烷),2,2-二丙烷(新戊烷),正戊烷的一羟基取代有三种,为1,2,3位取代,2-丁烷(异戊烷)也有三种,为1,3,4位取代,而2,2-二丙烷(新戊烷)只有一种,1位取代。就算考虑对映异构也只要加上6种而已。
4、C5又名碳五即戊烷,化学式C5H12,烷烃中的第五个成员。碳五有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沸点36°C)、异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丁烷”,沸点28°C)和新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2-二甲基丙烷”,沸点10°C),“C5”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链异构体。
5、戊烷,分子式C5H12,其同分异构体有三种:CH3-CH2-CH2-CH2-CH3 正戊烷。CH3-CH(CH3)-CH2-CH3 异戊烷(2-甲基丁烷)。C(CH3)4 新戊烷(2,2-二甲基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