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雷利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

1、年,世界闻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写信的人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雷利,他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得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结果。

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氮气密度: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将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去除,测得氮气的密度为2572克/升。方法二:将氨气通过灼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2508克/升。

3、瑞利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他研究各种气体的密度已经有10个年头了。实验室里有当时最精密的天平,灵敏度达到万分之一克。在测定氮气的密度的时候,他使用两种采源的氮气进行测定,以便比较。一种氮气是从空气中去掉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后得到的,测得的密度是2572克/升。

4、英国科学家瑞利决定测量氮气的密度,他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制取氮气,一种是让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化合,以为剩下的都是氮气,测得的密度为2572g/L。第二种方法是让氧气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和氮气,测得的密度为2508g/L。两种方法结果相差0.0064g。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这个题咋做_百度知...

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为2572kg/m3,而从氨气中提取的氮气的密度为2505kg/m3。瑞利由这个细微的差异展开研究,总而发现了氩气,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上述的差异原因是,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里会有密度较大的氩气。

在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空气取得的氮的密度为2572kg/m3,而由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2505kg/m3。瑞利没有放过这细微的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于1894年从由空气获得的氮里分离出另一种惰性气体——氩。

C 试题分析:A.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此项正确。B.从题中可知,19世纪末科学家才发现了氩气的存在。所以此项正确。C.从题中可知,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应该含有一定量的氩气,所以不是纯净物。此项错误。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不含氩气,此项正确。

...的平均密度。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能否知道地球平均密度的

地球的密度大。 月球密度每立方厘米~34克,地球密度每立方厘米~5克。因为地球有致密的铁核。楼上两位说的1/6是月亮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并不是密度。

地球/平均密度 55085千克/立方米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千克/米或1克/立方厘米(0×10kg/m,)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密度通常用“ρ”表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18×10千克/米。

太阳的平均密度为4克每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太阳与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约5亿公里。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103千克/米3,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见附表。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或g/cm3表示。

地球的质量为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

密度的物理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