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则选项ABC中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D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完全相同,是同一种物质,答案选D。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对巩固和训练,同时兼顾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2、同分异构体是指有相同化学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D选项中的甲基丙烯酸中有两个双键(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而甲酸丙酯中只有一个碳氧双键,故这两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3、答案是B。只有仲醇才能氧化为酮。A和C是伯醇,氧化产物为丁醛;D为叔醇,在通常条件下不氧化。
4、正戊醇、1-甲基丁醇、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1-乙基丙醇、2-乙基丙醇、1,1,二甲基丙醇、1,2,二甲基丙醇、2,2,二甲基丙醇、正戊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2,二甲基丙醛、二乙酮(正戊酮)、甲丙酮(1-甲基丁酮)、1,2,二甲基丙酮。
5、四种。c4h10o的不饱和度为0,这意味着它是一个饱和化合物,可能是醇或醚。存在以下四种同分异构体: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和2-甲基-2-丙醇。在有机化学中,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被称为同分异构体,也称作结构异构体。
确定母体;母体的确定方法是,如果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官能团时,以官能团为母体,如分子中存在COOH,则母体为羧酸;若为CHO,则为醛;若为OH,则为醇。2。选主链;选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连。3。编号;从靠近官能团一端开始编号。4。
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X化X”,如“CuO”读作氧化铜,HCl(氯化氢)、KI(碘化钾)、。或者直接读化学物质的名称。例如:H2O,读作“水”。
化学式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从元素符号的右边向左边读成“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CaO读作氧化钙。有时候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CO2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高中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学习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其中,烯烃和二烯烃是两类重要的烃类化合物。一烯烃中仅含一个双键,而二烯烃则有两个双键。这三类有机物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例如2,3,4,4-四甲基-1-戊烯、2,3,4,4-四甲基-2-戊烯和3,3-二甲基-2-异丙基-1-丁烯等。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判断方法依赖于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的形成与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是关键。当分子间不形成氢键时,判断标准转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反之亦然。因此,HI作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分子,其熔沸点最高。紧随其后的是HBr,接着是HCl,之后是CO与N2,最后是H2。
原来一共有12克硫酸钠(0.1摩尔)和135克水(5摩尔),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比是2:1,所以Na+、SO4-、H2O三种粒子个数比为(2:1:75)NO有7+8=15个电子,O2-有8*2+1=17个电子,所以两者不是等电子体;一氧化碳和氮气分子都有14个电子,2个原子,属于等电子体。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 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
1、判断分子极性与非极性的方法: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需要查看空间构型的对称状态,空间构型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不对称的是极性分子。对于ABn型的分子极性与非极性的判断采用价态电子法。
2、共价键看作作用力,不同共价键看作不等的作用力,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看中心原子受力是否平衡,如平衡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3、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在组成为ABn型化合物中,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CCl、SO、PCl。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H、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