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磷,亦称黄磷,是一种白色至黄色的蜡状固体。它与红磷是同素异形体,分子式为P4,具有剧毒,致死量大约为0.1克。而红磷,又名赤磷,是一种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且呈脆性。白磷的熔点为41°C,沸点为280°C,密度为82克/厘米。
2、白磷又叫黄磷为白色至黄色蜡性固体,所以黄磷和白磷是没有区别的,白磷与红磷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白磷(黄磷),是红磷的同素异形体,分子式P4,白色固体,质软,有剧毒,致死量大约为0.1克。红磷,又名赤磷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之一。
3、黄磷,又称白磷。分子式P4 ,结构是以一个磷原子为顶点的三角锥形。白色为黄,在空气中易自燃,常保存在冷水中。有剧毒。红磷是白磷的聚合体,由大量的P4分子连成长链状结构。暗红色,无毒,空气中不会自燃。
4、磷是一种化学元素,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白磷、红磷和黑磷。白磷,也被称为黄磷,是一种白色到黄色的半透明固体,质地像蜡,熔点为41℃,沸点为280℃,密度为82克/厘米。白磷的性质不稳定,容易自动转化为红磷,这种转变在常温下非常缓慢。
5、磷的四种异构体分别为黄磷、红磷、紫磷及黑磷。其中黄磷与紫磷较为少见。黄磷呈现蜡样结晶体,带大蒜味,具有剧毒。红磷则是将黄磷在阳光或一定压力条件下加热至275摄氏度制成,性质稳定,但摩擦产生的热量足以使其转换为活跃的黄磷。红磷为红色粉末,毒性较小,但因含黄磷,也易致中毒。
6、磷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分别是白磷、红磷和黑磷。其中,白磷又被称为黄磷,是一种白色至黄色的半透明固体,质地柔软,类似蜡状,熔点为41℃,沸点为280℃,密度为82克/厘米3。白磷的化学性质相对不稳定,容易自发转化为更稳定的红磷,这一过程在常温下进行得非常缓慢。

1、---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2、第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锂、钠、钾、铷、铯)密度逐渐增加。因为同族那它们常温下的状态就差不多,即分子间间隙差不多,而通常,上往下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根据密度公式,体积相同,质量大大密度大元素还原性越来越强,其对应的碱性越来越强。
3、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
1、短周期一共18个元素,单质有20余种,其中现实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是:O2(氧气)、N2(氮气)、煤炭、铝、单晶硅、多晶硅;此外还经常使用的单质是Ar(氩气)、Ne(氖气)、He(氦气)、H2(氢气)、O3(臭氧)、Cl2(氯气)、石墨、碳纤维、金刚石、硫磺、红磷、黄磷等。
2、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比较沸点的短周期单质:液态氧(-183℃)和液态氮(-196℃):氧和氮是常见的元素,它们可以通过分离空气来获得。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很接近,都在零下200℃左右,但氧的沸点稍高一些。
3、短周期元素通常是指第一至第三周期的18种元素。能与冷水反应的包括活泼金属锂和钠,活泼非金属氟和氯。
4、这种单质是氟单质,其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氟酸。氟元素,2f2+2h2o=4hf+o2,hf呈弱酸性.该方程能发生的原因是:f2的氧化性极强,直接把水氧化成o2,而其他卤素的氧化性不如f2,所以就不能氧化出o2,氧化的o2变成了气体释放出来。
1、白磷保存在煤油中不对。原因说明 因为白磷着火点很低,只有40℃,(熔点41℃,沸点280.5℃)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所以必须隔绝空气保存在沸点比较高的物质里,所以通常会保存在水中而不是煤油中。而且白磷不溶于水,溶于二硫化碳、煤油和石蜡等非极性溶剂中,会形成白磷溶液。
2、也可以存在煤油中,白磷密度比煤油密度还要大,易被浸没,现在中学的化学实验室一般就浸泡在煤油中,还是要强调一定要密封,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否则容易燃烧或发生爆炸!可以把白磷放在真空袋中进行抽真空,把白磷周围的氧气隔绝,自然而言也就无法燃烧了,但这种方法仅限少量白磷。
3、白磷应当储存在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不宜存放在煤油或蜡中。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极低,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自燃,因此必须隔绝空气并保存在沸点较高的物质中。白磷的密度大于水,能够沉于水下,因此选择水作为保存介质。白磷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甘油,却较易溶于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易燃固体有木材、棉花、纸张等。这些物质含有较高的可燃成分,遇到火源时容易燃烧。例如,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只需较小的点火能量就能引发燃烧。因此,对于这类固体,人们在使用和处置时需要特别小心。特殊易燃固体 还有一些特殊的易燃固体,如某些合成材料、烟花爆竹等。
易燃固体在常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燃烧的物质,称易燃固体。如赤磷、硫磺、松香、樟脑、镁粉等。其中燃点越低分散程度越大的易燃固体危险性越大,尤其是粉状的易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明火会产生爆炸。
危险易燃固体包括:火柴、火药、电石、赤磷和硫黄。 火柴:火柴头部涂有磷酸盐,摩擦时易产生火花,因此易燃。使用时应避免摩擦,确保安全。 火药:火药具有极高的燃烧性,主要应用于军事制造。操作和储存时必须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电石:电石含碳和钙,与水接触会产生易燃的乙炔气体。
易燃固体有一级易燃固体如非晶形磷(红磷)、三硫化二磷、亚硫酸二氢铅等;二级易燃固体,如熔融硫磺、硝基萘、樟脑等。易燃固体是指燃烧点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极易引起急剧燃烧或爆炸的固态物质。
火柴:火柴头部含有氧化剂、易燃物和粘合剂,遇热或摩擦容易点燃,因此属于易燃固体。 赤磷:赤磷是一种红色或紫红色的晶体,在空气中能自燃,因此也属于易燃燃塌固体。 闪光粉:闪光粉是一种由铝粉、镁粉和硝化棉等组成的混合物,遇热或摩擦容易燃烧,因此也属于易燃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