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环丙烷的一个碳上连一个OH, 在其相邻的两个碳上各连一个CH3。一种是羟基两边的基团相同, 无旋光, 另一种是内消旋的, 也无旋光。
2、两个甲基连在苯环上有三种结构:邻间对。分别在每种结构上再连上一个羟基,分别有1种,总共有6种结构;三个甲基连在苯环上有三种结构:连偏均。
3、该物质没有立体异构。相关原因如下:1,2-环丙烷(也称为环丙烷-1,2-二醇)是一个三碳环烷烃,它的化学式为C3H6O。该结构中包含两个羟基(OH基团),它们连接在相邻的碳原子上。
4、是同分异构关系。x,y-二甲基苯酚,x,y看甲基位置,酚羟基所对应的是1,依次数,要求第一个甲基的数字尽量可能小就可以了。
5、号碳的甲基向外,2号碳的甲基向内 1号碳的甲基向内,2号碳的甲基向外 这两者经过旋转不能重叠,为一对对映体。
和H2,得到的是(CH3)2CHCH3,即断键在环上不连甲基的两个C之间,CH2-CH2之间,以得到支链化合物最稳定。和Br2,属于亲电加成,得到BrCH2CH2CHBrCH3,即断在环上CH2-CH之间。
1、nmr检测的是核磁共振。nmr为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简称NMR。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2、NMR一般指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
3、地面NMR找水方法利用了不同物质原子核弛豫性质差异产生的NMR效应,例如利用了水中氢核(质子)的弛豫特性差异,在地面上利用核磁共振找水仪,观测、研究在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而探测地下水。
物理方法可以用蒸馏法,先出来的是甲基环丙烷。
加入溴水,溴水反应褪色的就是甲基环丙烷;再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监测,不能褪色的就是环己烷;剩下的就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甲苯。
第二步:加酸性高锰酸钾 退色的是前两种,1,2-二甲基环丙烷,这里就不解释了~第三步:通臭氧,加银氨溶液,1-丙烯环戊烷有银镜生成,1-乙炔环戊烷无银镜生成。
先将三者分别加溴水。环丙烷和环己烯都可以使溴退色。环丙烷是因为三碳环极为不稳定,易与溴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环己烯是因为溴分子加成到双键上。再在环丙烷与环己烯中分别通入1,3-丁二烯。
用高锰酸钾能够分辨出1-氯丙烯,用液溴可以分辨出甲基环丙烷。
1、和H2,得到的是(CH3)2CHCH3,即断键在环上不连甲基的两个C之间,CH2-CH2之间,以得到支链化合物最稳定。和Br2,属于亲电加成,得到BrCH2CH2CHBrCH3,即断在环上CH2-CH之间。
2、连接多个C的碳原子相比连接更多H的碳原子正电性更大些,所以对负电性强的基团吸引力大;连接更多H的碳原子负电性更强些,所以对正电性强的基团吸引力大。
3、当溴负离子和2号碳结合就会得到1,2-加成产物;当溴负离子和4号碳结合就会得到1,4-加成产物 第二个反应,按照你这个写法。反应就是水里边的羟基把烯丙位的氢取代了。
4、取代。甲基环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上已经有3个氢原子,溴分子是亲电试剂,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溴原子取代甲基环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从而生成1-溴-2-甲基环丙烷。
5、环丙烷可以和溴在室温条件下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环丙烷分子式为CH,代表它存在3个环状连结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另与两个氢原子连结。
6、生成2-溴-3-甲基丁烷。(Ps.那个不叫1,1-二甲基丙烷,应该是2-甲基-2-丁烷)前一问没怎么看懂,不过可推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