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颜色为古铜黄色,稍浅于磁黄铁矿,条痕呈绿黑色或亮青铜褐色,具有金属光泽,但不透明。硬度在3到4之间,相对密度在5到5的范围内。镍黄铁矿主要在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被发现,与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紧密共生,具有显著的共生特征。
wB%):Fe:Ni=1:1时,Fe 355,Ni 322,S 323。常含Co的类质同象替代,有时含有Se、Te。化学成分为(Fe,Ni)9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 常呈极细的析出体连生在磁黄铁矿中。显微镜下据较磁黄铁矿稍淡的色调、古铜黄色条痕和裂理与之区分。
[物理性质]古铜黄色,色调稍浅于磁黄铁矿。绿黑色或亮青铜褐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完全。硬度3~4。相对密度5~5。[成因及产状]主要分布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硫化物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黄铜矿密切共生极富特征。在氧化带中易氧化成鲜绿色被膜状镍华或含水硫酸镍。
黄铁矿的晶体化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基本成分上,其理论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铁(Fe)占455%和硫(S)占545%。在实际情况下,铁元素常常被钴(Co)或镍(Ni)等元素以同质异晶的方式替代,由此形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如FeS2—CoS2和FeS2—NiS2。
镍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它的熔点为1455℃,沸点则高达2730℃,密度约为90克每立方厘米。镍矿展现出铁磁性和延展性,具备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在常温下,镍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膜在潮湿空气中形成,不仅能防止镍进一步氧化,还能抵御碱性和盐溶液的腐蚀。
一部分镍则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存在于磁黄铁矿中。在氧化镍矿中,镍红土矿是主要类型,其含铁量高、含硅镁量低,镍含量一般在1%到2%之间。相比之下,硅酸镍含铁较低,含硅镁较高,镍含量在6%到0%之间。Ni2+有强烈的亲硫性,岩浆结晶初期,镍在岩石中的富集程度受硫逸度影响。
镍是一个中等强度的还原剂。元素来源:矿石经煅烧成氧化物后,用水煤气或碳还原而制得。元素用途:主要用来制造不锈钢和其他抗腐蚀合金,如镍钢、铬镍钢及各种有色金属合金,含镍成分较高的铜镍合金,就不易腐蚀。也作加氢催化剂和用于陶瓷制品、特种化学器皿、电子线路、玻璃着绿色以及镍化合物制备等等。
镍读音为niè。镍,一种金属元素。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镍的密度为902g/cm3,熔点为1453℃,沸点为2732℃。镍不溶于水,常温下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阻止本体金属继续氧化。在稀酸中可缓慢溶解,释放出氢气而产生绿色的正二价镍离子。
镍属于亲铁元素。在地核中含镍最高,是天然的镍铁合金。作用及运用:因为镍的抗腐蚀性佳,常被用在电镀上。主要用于合金( 配方)(如镍钢和 镍银)及用作催化剂(如拉内镍,尤指用作氢化的催化剂),可用来制造货币等,镀在其他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
镍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i,原子序数为28,原子量为569,属于周期系Ⅷ族。自古以来,镍就被用于各种器物的制作,比如古代埃及、中国和巴比伦人就会使用含镍量较高的陨铁。在中国,云南生产的白铜就含有很高的镍量。

硬度不一样,黄铁矿较硬,一般使用小刀刻划,没有痕迹;黄铜矿,硬度稍软,被小刀刻划以后常常会出现痕迹。(通常或者一般)晶形不同,黄铁矿晶形完好(完整),一般较大,多成六方体等;黄铜矿的晶形不完整,它型居多(不绝对)。黄铁矿的条痕和黄铜矿条痕颜色不同。看多了,就会熟悉。
三者的实质不同:黄铜矿的实质:一种铜铁硫化物矿物。黄铁矿的实质:铁的二硫化物。自然金矿石的实质:自然产生的金元素矿物。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黄铜矿的物理性质: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具导电性,硬度3~4,性脆。
先称取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杯子中溢出水的多少。
黄铜矿单个晶体很少见,集合体常为不规则的粒状或致密块状。黄铜色,表面常有斑驳的蓝、紫、褐色的锖色膜,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断口参差状或贝壳状,无解理,摩氏。
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肉眼鉴定:晶形不同,黄铁矿类多成五角十二面体或者正六方体,也有晶形不太完整的;黄铜矿一般呈正六方体;用小刀刻画矿物表面,能够被小刀刻画出现痕迹的是黄铜矿(硬度小于小刀),没有痕迹的可能是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