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标编号: 33553CAS号: 71-41-0中文名称: 1-戊醇英文名称: 1-amyl alcohol;1-pentanol别 名: 正戊醇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是很好的溶剂,甚至可以溶解凡士林,硫磺在其中微溶。
2、-戊醇的分子式为C5H12O,这个简洁的化学式揭示了它的基本构成——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其分子量为815克/摩尔,这是衡量物质密度和反应活性的重要参数。这个信息对于化学反应的设计、储存和安全处理都至关重要。
3、C)、氢(H)、氮(N)和氧(O)四种元素组成的,分子量为111968克/摩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L-异亮氨醇在生物化学和制药领域有广泛应用。它的结构特性使得它在蛋白质合成、酶催化反应以及药物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进行相关研究或应用时,了解其基本信息对于准确识别和处理此化合物至关重要。
4、与二氯甲烷共沸的物质是甲醇,它们的共沸点是38。判定是否存在公沸物的基本原则是,二者(或三者)是否互溶,或溶解度很高,就有可能,否则基本不可能或不用考虑。1)二氯甲烷属于微溶于水。水溶性(20℃):20g/L。二氯甲烷-水共沸物共沸点31°C,共沸组成中水分5%。
1、溶剂化作用药物在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药物晶格形成溶剂化物。由于结晶结构的改变而影响晶格能,在多数性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有机化物的顺序排列。例如琥珀酸磺胺喀啶水合物的溶解度为100mg/L,无水物溶解度为390mg/L,戊醇溶剂化物溶解度为800mg/L。
2、溶媒是一种能溶解气体、固体、液体而成为均匀混合物的一种液体。溶媒也称为熔剂,水是套用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苯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塑胶、油漆、人造革、橡胶等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
3、溶媒是一种能溶解气体、固体、液体而成为均匀混合物的一种液体。溶媒的选择主要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 主要成分: 纯品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由于1-戊醇分子本身的非极性和分子量较大,以及水分子的极性,导致1-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都不是。1-戊醇,又称正戊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O,为无色液体,微溶于水,溶于丙酮,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有机合成。
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值得注意,其密度为021克/立方厘米,表明它的相对密度较大。沸点为188°C(在760毫米汞柱压力下),这个数值对于了解其在加热过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闪点为82°C,这意味着在高于这个温度时,它可能变得不稳定,需要注意安全处理。
-戊醇是对映异构体吗?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由于1-戊醇分子本身的非极性和分子量较大,以及水分子的极性,导致1-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 主要成分: 纯品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链状分子比支链状的分子排列更紧密。所以链状的范德华力大,所以沸点高。
蒸汽压在25°C时为0.23毫米汞柱,这影响了它在空气中的挥发程度。在安全使用方面,5-氯-1-戊醇具有一定的风险。它被标记为R22,意味着如果吞咽可能会造成伤害;同时,它对眼睛和皮肤具有刺激性,标记为R36/38。
水与醇均具有羟基,彼此可以形成氢键,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甲醇、乙醇和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但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烷基对整个分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高级醇的物理性质与烷烃近似。4~11个碳的醇为油状液体,仅可部分地溶于水;高级醇为无臭、无味的固体,不溶于水。
例如,溶解性:CH3CH2CH2OHCH3CH(OH)CH2OHCH2(OH)CH(OH)CH2OH。
一种溶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说来,跟以下因素有关:(1)溶质分子彼此间分离和溶剂分子彼此间分离所需的能量;(2)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彼此结合(溶剂化)所放出的能量。
溶解度 低级的醇能溶于水,分子量增加溶解度就降低。含有三个以下碳原子的一元醇,可以和水混溶。正丁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很低,只有8%,正戊醇就更小了,只有2%。高级醇和烷烃一样,几乎不溶于水。低级醇之所以能溶于水主要是由于它的分子中有和水分子相似的部分-羟基。
如空间位阻大,溶剂化作用小,质子易离去,酸性强。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CH3CH2ONa)和放出氢气。由于在液相中,水的酸性比醇强,所以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和金属钠的反应强烈。若将醇钠放入水中,醇钠会全部水解,生成醇和氢氧化钠。
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溶解性的应用 ①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②溶解性是物理性质,多数溶解是物理变化(也有的溶解是化学变化,比如苏打溶于酸,发生了化学反应)。③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